是在仁宗当政的时候接连冒出来的。大宋的文化璀璨如星,光芒万丈,因此也令后世心之向往。为此,对于大宋明明文臣武将数之不胜,却因为重文轻武,致使大宋一次一次的跟人送钱求和,更令人愤恨。
啊,对,在靖康之耻前,大宋还有另一个要对付的敌人,西夏。又一个少数民族。来来来,还是请大家看一看图吧,看完之后大家估计会更气。宋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会打仗的人又不是没有,他们怎么就不能把要送给别人的钱,好好的用在军事装备上,以令三军振奋,无人敢犯呢
是的啊,每每提起大宋,无数国人都是恨铁不成纲,既不是没有会打仗的人,更不是没有会治国的人。就因为赵家的人不行,以至于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人的三观。
看见地图上的西夏没有,那原本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党项族罢了,据河西走廊那一点小地盘夏州,偏就那么一个小部族,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最后竟然逼得大宋赐币。大宋皇帝啊怎么就一个个都是软骨头呢没办法,沈悠实在控制不住,再一次感慨着,那份伤心悲痛谁都感受得到
赵匡胤能够感受得到沈悠那语言中的迫切,恨不得给大宋换一个能干的人来,至少不会让生在那个时代的忠臣良将一个个空有报国心,也有报国之能,因为不受重用而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看着山河再失。
小小的党项族能够发展起来,真要追究起来,根源还是在赵光义头上。党项早在唐时就已经出现,多年来不管中原谁管事,谁称王,包括赵匡胤建宋之后,党项族都是对宋朝俯首称臣的。然而在赵光义登基不久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党项族内部为了争位开始自相残杀,怎么说那都是对自己称臣的人,赵光义自然得看谁最听话再决定由谁来统治党项是吧。赵光义是怎么也想不到,对方在看到他和辽国的高梁河之战后,再不愿意听从大宋的安排。面对赵光义下令党项族内徙。内徙嘛,就是让他们入朝。这不是想让他们党项完全成为大宋的一部分吗
内徙的起因是,党项族原定该是李继棒袭位,可惜他们的族父们全都反对,导致党项族内乱。随后李继棒的一个族父李克文又上门说李继棒不该袭位,而应该让他入朝,那赵光义肯定是一千个一万个乐意不承想李继棒有一个族弟李继迁不乐意,借口乳母死去到郊外下葬,带着十几个人跑了。
这事当时也引起赵光义注意的,赵光义派人前
去招他入朝,但这位李继迁果断拒绝,而且更向赵光义提出由他统领党项部族。之前也说过了,赵光义打仗不行,论阴谋斗心眼,他是不差的。李继迁在内徙的时候跑了,完了让他来朝他不愿意,更野心勃勃想要统治党项,明摆着居心不良那赵光义肯定不能答应。
好,赵光义不答应,李继迁也不在意,开始领着他那十几个人在夏州四处骚扰,总之就一句话,他就是不肯安安分分的让党项族成为大宋的一部分。赵光义面对这十几个人什么态度呢不就是十几个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压根不管。虽然在地方上,李继迁一败再败,可他不放弃啊。反正大宋也没有把精力放在他身上,由着他闹腾,他就可劲的闹。
得,赵光义这一不管,那不是给人发展壮大的机会吗宋太宗雍熙二年,李继迁诈降杀了大宋的巡检使曹光荣。这回,李继迁可就声势大振了。人李继迁还相当聪明,眼看形势有利,那不得拉几个盟友吗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是的,李继迁和辽国勾搭上了,正好,他们可以一起对付大宋,看大宋怎么办。
赵光义呢,要说之前李继迁带着十几个人在夏州为患,又是屡战屡败,他虽不胜其扰,也不至于揪着这点事不放。毕竟贵为一国之君,整日要为了十几个人作乱而操心,大宋是有多没有人了可在对方杀了大宋的官员之后,这性质理当完全不一样了吧。他也该明白李继迁这样的人极度反复无常,又是心志坚定之人,自当永绝后患。然而赵光义他没有。
这时候赵光义竟然还想着招降李继迁。对,没错,李继迁是跟辽国搭上了不假,这不正好看出来李继迁有勇有谋,而且图谋不轨,这个时候再招降,那不是给人机会继续发展壮大吗面对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自该从武力上完全消灭他
赵光义没有,他一边招降,一边又限制跟党项方面的往来,不许人将物资盐输入夏州内,想从经济上完全抵制李继迁。要怎么说呢经济上的封锁,他这不是逼得人跟他鱼死网破吗李继迁这样的人,最不缺的正是那一份鱼死网破的勇气,倒是他赵光义有吗
回想赵光义的行事风格,显然,赵光义确实没有那份杀身成仁的气魄,更别说这个时候赵光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