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和《一奏倾情》能买到单独走红毯的待遇,除了英镑给到位以外,自身牛逼才是关键。不然拿一部《半斤八两》去疏通,再加一倍的钱,也买不回这样的待遇。
今晚这两部电影一共入围了七项大奖的最终提名名单,这样的剧组当然有资格买来如此待遇。
这场颁奖典礼,最终结果没什么悬念。
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完全是“中原娱乐”的内战,十几名评委只能在这两部电影之间二选一。
但这两部电影只见的竞争,说来也没有多少悬念。
欧洲三大电影节一直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娱乐性太高的电影会被减分,而论到影片本身的深度、内涵,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和反思,《一奏倾情》确实差了太多,所以想击败《魔方》不太现实,哪怕换成对商业电影更包容的奥斯卡,结局也是一样。
罗峰最后以全票优势摘得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第二座最高奖——“金棕榈奖”,而且还是在同一年内完成了这个成就,时隔三个月就再度将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最有知名度的戛纳险些灭门。
这么说是因为萧炎也并非一无所获,他早就料到自己拿不到“金棕榈奖”和“最佳导演”,这部电影在前往戛纳时的定位就是副驾驶,主要负责把其它竞争对手干掉,同时力争其它奖项。
于是电影上映时,他便将“摄影”和“美工”一栏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凭借那段匪夷所思的长镜头,以及华丽精致,仿佛油画般的画面,毫无悬念的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美工”和“最佳剪辑”,当然还有没人敢跟他一较高下的“最佳配乐”和“最佳音乐”奖。
大佬对此有些蛋疼,这个位面的戛纳与他原本的位面不同,他记得这时的戛纳应该还没有“最佳美工”,更没有“最佳配乐”和“最佳音乐”,但这个位面却提前十几年增设了这些奖项。
这样一来,罗峰拿走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奖”,萧炎则一共夺得“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音乐”共五项大家。
这些消息随着直播信号传回香港后,又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
萧炎一人包揽了五项大奖,虽然错失了同样被提名的“最佳男主角奖”,但还是一举打破了戛纳单届电影节获得最多奖项的记录。
他和罗峰谁才是最大赢家,这真说不准。
但这下连法国人都受惊了,还真没人像他一样在戛纳一次性入围七个提名,并最终拿到这么多奖项,虽然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奖项在70年代后才加入,但目前“最多入围”和“最多得奖”的记录保持者确实是萧炎,这可不是一般的牛逼。
罗峰这边拿到了“金棕榈奖”,按惯例错失了“最佳导演奖”,但现在他已经成为历史上首个在同一年拿到了“金熊奖”和“金棕榈奖”的导演,他莫非是想完成史无前例的大满贯?
现在不光是香港人在回忆,欧洲人也在回忆,貌似就在一年前,华语电影还从来没有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有所斩获,哪怕连一次获奖都没有。
但这次“中原娱乐”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居然从戛纳抢回了六座奖杯,难道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变得这么容易拿了吗?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但第二天法国媒体都在用“沦陷”、“征服”等字眼报道这间差点一夜七次登上领奖台的公司。
香港媒体,特别是已经被中原娱乐买下的《东方日报》,更是用“我来,我见,我征服”为标题,报道中原娱乐的这次戛纳之行。
罗峰和萧炎在第二天已经与好莱坞七大公司的代表再度取得了联系,最先见的并不是他们最希望合作的米高梅和哥伦比亚,而是按照最不想合作的顺序让小秘书安排见面。
吴邪也是按同样的顺序接见五大唱片公司,实力越强的公司他越不愿意合作,此刻最菜的索尼才是他想要合作的目标,否则就很难达成他心里预期的价码。
此刻远在香港好几天都没打人的方寒,却突然吸引了大佬的注意力。
但他感兴趣的不是方寒这个大魔头,而是即将被他打的可怜家伙。
方寒在戛纳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原本正在与林动、徐客,以及新加盟公司的动作指导程晓东讨论《陆小凤传奇》的拍摄工作。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将先由林动带队完成,萧炎和罗峰回来后会与他轮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