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竹子。
说起竹子,首先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觉得竹子是树木还是草
民间开始争执起来“当然是竹,那么大的竹林,大片大片,绿荫荫的,不就是树林嘛。”
“天幕都这么问了,那肯定就说明不是树木。”
“但哪有这么大的草”
“就是,草长个半人高了不起了,哪有这么大。”
“那树上的莬丝子不也很长。”
“那不一样”
朝廷上,李世民也问起大臣们“爱卿,你们说竹子是树还是草”
“说它是树吧,它是空心的,哪有树是空心的”长孙无忌道,“说它是草吧,也没见过这么高的草。”
长孙皇后轻笑道“臣妾不懂植物,但是臣妾懂天幕,天幕故意这么问,定然与常人想法不同。”
李世民“所以皇后觉得”
长孙皇后语气肯定“这竹子,是草。”
果然,天幕揭开了答案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竹子能长那么高,比许多树木还高,但是它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属于草的家族。
在树林里,一棵树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但是竹子不同,一片偌大的竹林,或许只有一株完整的生命,每一根竹子都是这个生命的一部分。
在地下,根茎将一根根竹子连接在一起
,那才是整片竹林真正的主干,地表上的竹子不过是根茎的分支,用来储存竹林光合作用转化的能量。
每年秋天,竹林用根茎储备能量,一整个冬天休眠储藏后,到了气温回升,一场春雨过后,竹笋便会一日一变快速生长。
竹子贯穿了华夏的整个文明史,在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华夏文明里。
汉字从出现以来,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个时候“竹”
500020003000
7000
6000dquo11”
,和与竹有关的文字。
这是最早见于陶器的代表文字的象形符号,其后开始有甲骨文、金文。
在陕西、河北、山东等地,陶器均有“个”字图案出现,这里的“个”就是“竹”的意思,“竹”是由“个”字演变而来,因为竹子的叶子是由3片叶子组成,看起来像是“个”。
扬州的“个园”就是竹园。
甲骨文中的“雪”,就是竹子上面压着雪。
甲骨文的“云”就是竹子上面有一朵云,“笑”就是竹子摇摇摆摆的形态,让人忍不住联想风吹过竹林,竹叶哗啦啦的声音与人的笑声相似。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简也被使用了约800年间,承载着华夏象形表意特征的方块汉字,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个”演变到“竹”,再演变成“竹”部首,到康熙年间,“竹”部首的字增加到960多个,说明与竹的文化已经互相渗透。。
华夏目前发现的竹简多为战国时期,最古老的事战国早期的曾简和信阳楚简,约为公元前400年。
在纸张出现之前,竹简是华夏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后来人们掌握了提纯竹纤维技术后,竹子又成了造纸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