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彼此对视一眼,文臣还好,看到前朝后世的文人因为诗歌扬名,总有点不服输的心思。
但是武将就苦了,他们若是擅长文,何必去拿命搏前程
实在不行,看来只能照着编了
李景隆看着天幕,感觉难度不大不就是在某个地方出生,再遇到某个恶霸吗这种故事他也会。
他家的花园什么牡丹月季多得很,一种花来一个,一年365仙都给他编出来
竹取物语具有十分日式物哀的结局,斑竹姑娘具有十分华夏特色的结局。
且不说竹取物语到底有没有受到斑竹姑娘的影响,华夏各个民族都有奉竹子为祖先的传说。
华夏古代从汉朝时期开始,华夏的南方就有少数民族流传着“竹王”的传说,比如彝族、苗族和土家族,他们族中的共同特点是认为竹子孕育了本民族的祖先。
广西的少数民族传说记载,开天辟地的太古时代,一个兰竹筒中爆出一个人
来,他的面貌似猴类,出生就会说话,名字叫做亚槎。后来,他遇到了另外一只居住在梨树下的猴子,两人结为夫妻,他们的子孙就是罗罗也就是后来的彝族。
广西彝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兰竹所生,因为把兰竹视为“祖竹”。
刘彻闻言脑洞大开“朕下次去打南蛮等地,直接扛着大竹子去,是不是就会让当地人直接拜倒臣服”
主父偃默了默“陛下,武王伐纣时期背负文王的木主,是为了表示孝道,要替父报仇替父完成使命,您背负别人的竹王,这是”
给别人尽孝
刘彻顿时黑了脸色“闭嘴吧你”
大汉虽然崇孝,也没有给别人的祖先尽孝的说法。
还不如砍了别人的竹子带回来自己用,那什么竹纸大汉就很需要嘛。
古代书籍中关于竹子的图腾崇拜非常多。
“雨后春笋”“如竹苞矣”,起初是用来形容竹的生殖能力和生命力网上,带有生殖崇拜。
除了生殖崇拜,华夏古人还认为竹子有驱邪避凶的能力。
大年夜,乡下百姓在家门口燃烧起了熊熊篝火。
他们把竹子扔进火堆里,一会儿就听到火堆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大人小孩嘻嘻哈哈捂着耳朵跑远,看着火堆里的竹子被烧的爆裂开。
一直到百姓都睡着了,火堆熄灭了,内部的余热依然时不时烧的竹子“啪”地爆裂一声。
在大年夜,传说有年兽袭击的时候,人们听着竹子爆裂的声音,睡得十分安心。
在火药没有发明之前,“爆竹”就是指燃烧竹子,在燃烧的过程中竹节处爆裂开发出“噼里啪啦”声音,被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避凶,专门在过年的时候燃烧,以竹子爆破之声恐吓鬼怪。
竹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在新年也演变出了自己的新年文化门松。
新年期间,日本人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放“门松”或悬挂松枝,以示新年开运。门松一般是由毛竹和松树树枝,以及腊梅等构成。
相传,神仙是居住在树上,门松上附身着年神,挂上门松是为了将年神请进家中。
放出“门松”的图片,圆筒底座,扎着松枝,最顶部是三节巨大的斜切面的竹筒。
在松枝底座,用彩色绳子将松枝和竹筒捆绑固定,还会搭配一些彩色的扇子、香囊或者鲜花来装饰。
在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竹子不但自己流传出去,还被人把蚕种藏在竹子空心,偷偷带了出去
“蚕种”大清非常依赖出口丝绸带来的经济,弘历顿时急了,“我们的蚕和桑不会都被偷走了吧”
鄂尔泰道“按照顺序,下一个就是要讲述桑了。茶叶都被偷走了,桑种臣也想到会被偷走,没想到连蚕种都不放过。”
老臣张廷玉叹息“难怪后来的洋布会入侵华夏市场。”此时的他们,自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