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不是,也该去捡起射御学学
可紧随而来的就是无奈大宋缺马,去哪骑马朝廷管控武器,民间连弓箭都不能私藏,去哪学射箭
别说弓箭,宋朝差点把金属农具都给禁了,后来被弹劾才改为禁止大型的金属农具。
不是不想学,真得是条件不允许啊
看前面那些武林高手,朝廷威信在的时候都只能用棍棒或者空手,末年才能放肆使用冷兵器。更何况他们还想考科举,不得不老老实实,低头做儒生。
武周时期,武曌闻言笑了“还好大唐的书生不文弱。”
不过她可以作证,射箭和驭马驾车的确需要臂力。
弓箭是分等级的,弓力以斤为单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至于弓力如何判定,把一把弓固定在墙上,然后往弓弦上挂重物,等弓完全被拉开时,弓弦所悬挂的重物的重量的极限,就是这把弓的弓力。弓力越强,能射出的里程越远。自然,需要拉开的臂力也越大。
大唐武举考试时,射长垛用一石弓,骑射用七斗以上弓。
能够用上最强的弓射中,大部分都是人才。
比如郭子仪,武举状元,同时也是一位臂力过人的射箭高手。
从文化上来说,西汉有兵书吴子。
吴子相传是战国吴起所著,但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吴子应该是托名“吴起”所著、但是实际上成书于西汉早期的伪书,反映的是汉朝的军事成就和军事思想。
吴子有六篇,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主要以秦汉时期的兵团以骑兵作战为主要形式的军事战争,同样是一本优秀的作品。
西汉的某位文人,看着天幕夸自己的作品,脸上发热。
他想要书卖的好点,就故意托名“吴起”,这位也是自己的偶像。
现在天幕说后世已经看出来这本书其实成书于西汉早期,并且夸这本书不错,自己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本名
后世那什么戚继光纪效新书提好多遍了,他的书也有这个机会,他也可以名扬天下
经天幕这样一番宣传后,许多喜欢假托名人的文人都开始使用自己的原名。
问就是写书做学问就
像是做人,要诚实。
最后,我们终于回到卫青霍去病的著名战役。
霍去病不仅仅是西汉的名将,军事家,也是华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霍去病17岁便率领大军,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以及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受封冠军侯;
霍去病19岁时,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匈奴10万余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也具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使得后面的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刘彻兴奋死了“多说点朕爱听”
一边说一边看着霍去病。
虽然现在还小,但是打仗时也才17岁,他等得起
霍去病同样两眼发光,看着天幕说自己的功绩,双拳握紧,有一种现在就想上战场的冲动。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他的闪电战,以及标志性的长途奔袭。
公元前121年,匈奴入侵代郡、雁门郡等地,抢掠烧杀,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