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非常乐善好施,成为富商之后,经常给贫苦人家施粥,主动出钱捐修桥修路,还直接分发钱财给贫苦乡邻。
天幕上,在古代,范蠡先去查看施粥的摊位,亲自去锅边看了看粟米够不够,搅和一下觉得太稀了,吩咐道“再加点粟。”
他经过一群瘦骨嶙峋的庶民,眼里满是心疼,又吩咐人去买药“冬日里天寒,煮些御寒的药汤分发下去。”
听到的庶民连连道谢
“多谢陶朱公”
“多谢陶朱公”
范蠡朝着众人微微颔首,继续行走。
他走到大桥边,新建造的大桥落成,地方官邀请范蠡宴饮,并且在宴席上大力感谢“多谢陶朱公出资,让我们有了新的木桥”
又是一片道谢声。
声音喧哗,与另一片鼓掌声几乎重叠在了一起。
天幕上出现了现代的画面。
在现代,企业捐款,大张旗鼓着,动不动弄一个巨大的招牌“xx企业慈善捐款500万”
还配合着不同场合,各种各样的项目都会出资,范围更加广泛。
“xx企业资助贫寒学子”
“xx企业资助基础建设”
“xx企业资助”
不论商人出于怎样的心思,但是当钱财到位,对于正需要钱财的需求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
司马迁夸过范蠡乐善好施,扶贫助弱,但是到现在,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商人逐利,古今都有巨商做慈
善,真得只是出于好心吗”
桑弘羊再次夸奖“这就是扬名先为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好形象,有了一个好的信誉,其他人在面对同样的商业选择对象时,宁愿选择更有信誉的陶朱公。”
东郭咸阳眼里满是崇拜“陶朱公实乃吾辈楷模”
再看到后世的大招牌,全方位的资助,东郭咸阳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还是后世的商人花样多
捐钱都可以给自己这么夸张的宣传,他们还是太含蓄了,只自己人宴饮远远不够,哪里有哪些捐款现场的人多
刘彻摸摸下巴,看着也有些心动。
他也想要完全忠于自己的孤臣,若是他用自己的私库去资助学子,不知道有没有用
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奇才,谁能想到,这已经是商业人才的最后盛世
宋国商人计然,也是范蠡的老师,五计灭吴国;
郑国商人弦高,以十二牛犒赏秦国大军,使得郑国灭除了一场战争;
郑国商人子产,身处庙堂之高,依然竭力维护商家利益。
还有管仲,吕不韦等等,都曾经是商家学派的商人。
在没有重农抑商的春秋战国,商界人才济济,既可民间致富,也可以上朝堂定国安邦。
后面的商业人才,有管仲才华的没有他受皇帝器重,有管仲变法决心的没遇上信念坚决的皇帝,或者很难得到管仲那样的善终。
下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商业奇才管仲,与他的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