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滑寿是河南襄城人,长居江苏仪征、浙江余姚两地行医。因为天幕提过的各种行业交流协会,让他主动来到南京想要与同行交流,近日在南京为多名贵人治病针灸,因为针法卓越很快名扬南京,也让朱棣因此知道了他的存在,有意留意之后,今日逮了个正着。
而这一逮,也让朱标的命运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
前面我们说过经济危机,这一次,我们来说鼠疫。
对明清时代瘟疫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教授李玉尚曾经说过“
罗马亡于疟疾,埃及亡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朝代亡于鼠疫。”
华夏从明末开始进入小冰河期,历史学家考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
特殊的气候剧变让明朝天灾不断,崇祯年间,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旱灾、蝗灾不断,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为粮食减产带来的饥荒,因为饥荒带来的流民,和人畜死亡引起的瘟疫。瘟疫随着流民带到了其他地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型流行性鼠疫。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诞生了一位特殊的大夫吴有性,古代的“瘟疫学”第一人。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
吴有性自幼学医,当瘟疫全国性流行时,他的家乡,江南地区同样灾害频繁,疫情严重。
当时的许多大夫使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去治疗明末瘟疫,却不知道这一次的瘟疫是鼠疫,与汉末瘟疫已经完全不同,因此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吴有性为了深入研究瘟疫的真正原因,深入灾区,在疫区不断奔走,寻求治愈之法。他发现了鼠疫与以往瘟疫的不同之处,大胆推翻旧法,大声喊出变革要求“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
吴有性深入研究多年,根据自己在疫区中的治疫经验,著成第一部疫病学专著瘟疫论,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疫病学专著,开创了华夏传染病防治的先河,也开创了世界传染病的伟大创举。
在此书中,吴有性认为瘟疫并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为“疬气”所致。所谓疬气,是指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异气”,用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病毒”。
而且,吴有性确认,疬气的传播途径就是经由人的口鼻进入人的体内,疬气的盛行是和地区、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吴有性还注意到,当传染病广为流传时,健康的人和患者接触之后,要隔若干天才会显现出这种疫病的争创,所以他认为疫邪到发病是有一段间隔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潜伏期”。
对于治疗之法,吴有性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种病只有一种药治疗,已经认识的同样的传染病不同体质的人会出现不同症状。
吴有性还提出“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
“种属免疫”在现代医学之中是常识,但在当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不容易,吴有性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去探访乡下,亲自去牛棚、猪圈和鸡舍之中实地考察,最终系统地写入了自己书中。
然而,吴有性的创新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甚至被后来医学大家们视作“异类”。
清代的中医大师陈修园对瘟疫论如此评价“创异说以欺人,切不可随波逐流。”
“这明清真是不缺什么就轻视什么,换做我大汉,这样厉害的名医当然得重视,朕愿意千金聘之”
刘彻羡慕到想抢人,发出高薪挖墙脚的声
音。
可惜,吴有性听不到。
但是大汉的名医是可以有机会听到的。
于是刘彻只能叹息一声,转向大汉“颁布朕的旨意,朕千金聘名医,召天下名医入长安共商太医院和太医学校之事”
大汉的医学人才,还是太少了。
可惜不能时空穿梭,不然能抢到手的名医太多了。
刘彻自言自语“以朕千古一帝的名声,若是能去后世招揽名医,一定能招揽很多吧”
大臣们“”
陛下对自己似乎有什么误解
但是他们不敢说
我们学历史时,课本上评论清朝曾经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清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集大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