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子孙可真是打老祖宗的脸,生出来就是为了气人的吗
到明末时期,随着通俗小说的繁荣,明神宗和明思宗颁布的文化管理政策都转而针对小说,尤其是极易煽动百姓滋事斗殴的水浒传等。
施耐庵
怎么又来
他的水浒传这么不受人喜欢吗
明朝既保守,又开放,是有一个过程的。
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政治气氛严峻。尤其是洪武大逃杀时期,明太祖大杀功臣,同时打击知识分子;以及明成祖刚登基时严厉打击建文旧臣。
宣德时期,因为宣德皇帝朱瞻基也喜欢玩,政治一度比较宽松;到了明英宗时期,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为代表的文官定年号为“正统”,意思就是要回归到祖宗的法治、圣贤道理。这其中是有个触发点,触发点就与前面所说的剪灯新话有关。
江西吉水人李时勉在北京做国子监祭酒,他发现国子监的风气很不好,于是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
“现在国子监很多学生不学好,不愿意读孔孟之书,而是读歪门邪道的小说,比如西厢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都是写诲淫诲盗的书籍。”
“国子监的风气需要大力整顿民间读书人的风气也需要整顿”
说这话、并且执行的,正是曾经的落榜书生、后来臭名昭著的宦官,王振。
在大臣提议、帝王许可、宦官执行的手段下,民间风气再次变得严峻起来,最体面的职业只有一种从仕。
第二阶段,从正统年间到成化年间,从明英宗朱祁镇到明宪宗朱见深。
这段时间出了两件大事,就是“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都与朱祁镇有关系。
因为上层的混乱政变,民间出现了一批富人帮助国家赈灾、救灾,朝廷将他们表扬为“义民”,这一阶段的风气渐渐开明;
然后就是成化到正德年间,明朝进入了多元化社会,有了丰富的文化。
北方出现了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南方出现了“吴中四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
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名师讲学陈献章、湛若水师徒讲学,罗伦、章懋讲学,王阳明的心学出现,各地开始开办私学在明初前五十年,是不允许私人讲学的。
张居正对这些私学并没有好感私学真是屡禁不止,日后定成大患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所以,他执政期间,摧毁了一批书院。
无独有偶,在明末,魏忠贤也摧毁了一批书院。
理由都是一样,因为书院评议朝政。
万历年间,因为万历皇帝不上朝,反而让民间风气更为开放由此可见,有时候当权者乱作为还不如躺平,就像西方有些地方政府选举地方官宁愿选只猫或者选只狗,毕竟不会说话的猫狗比乱说话的皇帝好伺候多了。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荆咕特意放出了欧美的猫市长、狗市长,狗市长还是世袭的,妈妈去世了孩子连任。
市民对动物市长非常喜爱,接受采访时直白地表示“这是美国唯一可以按命令闭嘴的政客。”
“它从来不咬人,还很喜欢和孩子们亲近,这是一个真正亲民的市长。”
网络上也表示各种支持“有狗市长在,永远不会有狗仗人势的狗官,比连狗都不如的人当市长好多了。”
古人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总骂人是狗官,现在发现,后世还真有狗官。”百姓看着那货真价实的狗子官员,还被人穿上小衣服,佩戴者勋章,还有授勋仪式,越看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