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乐疯了“我儿实在是优秀为我司马家光耀门楣了”
清初,从清军入关剃发令⊿⊿”开始,到故意威慑江南士族杀鸡儆猴,杀死了一大批文人。
明末四大文士,投降的钱谦益、侯方域因为与秦淮名妓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反而是抗清而死的方以智少有人知。
而方以智的姑姑,著名的明末才女方维仪,17岁嫁人,18岁守寡,19岁丧女,孤独的守寡到了83岁,寂寞孤独终身。
姚孙棨父母“什么我儿明年就要死了”
他们刚刚与方维仪定亲,对方正是17岁,这岂不是意味着对方明年就要守寡
“这女子命不好,又克夫又克女,我们可不能要”姚孙棨父亲心疼自己儿子,顿时埋怨上了未来儿媳妇,有了想退婚的冲动。
被搀扶在室外躺在摇椅上看天幕的姚孙棨听到未来妻子的命运,眼里闪过一抹怜惜,想要说些什么,一开口,却猛烈咳嗽起来,惹来父母连忙喊府上大夫看病。
不得不感慨当男人真好,在古代对女子的“七出之罪”里,女子“有恶疾”就可以被休妻;而男子有恶疾还可以娶妻冲喜,死了还要怪新媳妇克夫。
方维仪嫁人之前丈夫姚孙棨已经久病缠身,病了6年卧床不起方维仪嫁人后没多久姚孙棨就病逝,不好说是不是为了娶妻冲喜,最后只留下一个病秧子的遗腹子,但是很可惜,一个种子不好的幼苗注定有点遗传病,女儿幼年夭折。
不过大家可不要学哦,现代一般重病都会说不能行房事,比如伤筋动骨一百天,也是不能行房,这种冲喜就是送命。放在古代可能就是怕一病没了赶紧留个后代,却不想想,人病了那么多年,种子怎么可能健康。谁家发霉生病的种子种地里还能养活的。
姚家人原本在嚷嚷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怪方维仪命不好克死丈夫还克死女儿,谁知道天幕突然紧接着说起了“发霉生病的种子”,一时间如遭重创。
原来,还是他们冲喜把儿子冲死了吗
“说得也是,那麦子如果发霉了种在再好的地里也长不出好苗。”一位种过地的家仆下意识想起庄稼活,一说起来,惹来姚家父母恶狠狠的眼神。
在方家后院,方维仪的大姐方孟式非常生气“这姚家人完全是骗人只说了姚孙棨身体不好,却没说
不好成这样子,嫁过去就要守寡,谁家女儿愿意跳这个火坑”
此时的她对自己的未来并不知情,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没守寡终身的妹妹好,为妹妹的夫家颇有怨念。
方维仪惆怅而无奈“可是现在,婚约已经定了,又怎么能取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又能如何。
方家如果违背婚约,在桐城这个注重名声的地方,要被所有人耻笑的。
正说到这里,天幕却又提到了方孟式。
桐城方家才女济济,但是在明末乱世,结局都不太好。
方维仪的大姐方孟式也是才女一枚,嫁与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张秉文在清兵围攻济南时力战而亡,方孟式能走不走,最终投水殉夫,同样没落得好下场。
方孟式已经结婚,特意回娘家是为了操持妹妹的婚礼,听到自己丈夫的死和自己的结局,眼前一黑,差点当场倒地。
这一下轮到方维仪搀扶住姐姐,想安慰却说不出话来,最后两姐妹抱头痛哭。
还有方维仪的弟弟方孔炤,官至湖广巡抚,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同阉党魏忠贤抗争,坚贞不屈,明亡后誓不事清,隐居山林,著述而终。
方孔炤而儿子就是方以智,方维仪丧夫丧女后回娘家,抚养着侄子长大,为弟媳吴令仪整理遗作手稿,编辑成秋佩居遗稿传世;一边教导弟弟夫妇留下的一双儿女,侄儿方以智在她的教导下,成为与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齐名的大学者;侄女方子耀则尽得方维仪真传,成为了继她之后的书画俱佳的才女,并有寒香阁训子说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