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脑子活络的买更多的书籍回来自学,打算走科举路彻底改变命运。
而这个时候,朝廷的官学开始走向民间,铺向了各个地方。
除了朝廷,还有世家在自己家族领地内开办私学。学堂里教授的也不仅仅是儒学,医学武学商业都教授,根据各自擅长的可以分科学习。
在武皇发力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世家大族也开始发力,从民间为家族选拔有生力
量。
伴随着男女学子们在各地学堂的朗朗读书声中,在一年又一年的科举中,人们对男女同学堂、同考已经习以为常。
女状元女探花女榜眼已经不再是稀奇,女官如今不仅仅有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还有了更多岗位的女官女吏。
武曌不需要再为女官创造单独的官职,因为所有的官职本就对女性开放,有能者居之。
为了保住这难得的女性地位,女官等众多女子舍身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在公堂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都多了更多的女性高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让曾经还想着打压女性、想着利用家族女性的男性官员不得不正视她们,心中有再多不满,女上官依然是上官,也只能当面卑躬屈膝背后过过嘴瘾。
官方作坊里,一群负责棉花种植的农官和负责纺织的纺织官、工匠们,聚在一起研究着,讨论着“这棉花果然是个好东西,不过采摘纺织要比麻麻烦,普通的纺织机无法取棉花籽,单独靠人工太慢了。”
“把纺织机再改良改良,或者单独造出一种取籽机器。”
“没错,还是需要降下棉布成本,才能让贫苦老百姓也能都穿上棉布棉袄”
“还有天幕出现过的弹棉花,刚采摘下来的棉花不够松软保暖,做成天幕上的棉絮也需要研究。”
“那机器还需要研究研究”
各个部门聚在一起,为了能让棉花普及,让棉布和棉絮普及到千家万户,积极地商量着。
这其中有男子女子各种声音,大家通力合作,看重的更多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别。
在专注的研究中,棉花的种植与未来的纺织技术、和大唐还没出现的弹棉花技术,开始不断提高,并且即将提高面世。
在京城里,学堂里讲台上有女博士女夫子,课桌上有女学子,食堂里有女厨娘。
大家笑着,聊着,学习时刻苦,比男学子还要认真,用自己的成绩证明女子不输于男;
许多商会还成立了夜校,让作坊里的女工晚上可以有机会学习识字,技术深造。不少出身贫寒的女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学习认字,学习算账,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让未来更多一重保障。
在地方上,皮肤微黑的农官带着已经在朝廷试验田里稳定了种植技术的占城稻种来适合种植占城稻的地方推广稻种“占城稻换回来了,我们也能吃到美味的稻米了”
农官还带来了一批地方支援队伍,有农师,还有医师、药师、匠人等技术工种。
每到一个地处偏僻、田地贫瘠,产量比较低的地方,就有一支支这样的队伍,这也成为了最早的朝廷支援地方的综合技术支援扶贫。
在疾病高发的疫区、灾后地区,有一队队的男女医护奔赴前方,还有更多的女兵男兵组成的军队来维护当地秩序;
在海外,有女商大胆地带着商队,走向更遥远的地方,并且成功带回大家都渴望的
东西。
巨大的海船上,一群被海风吹得面色黑红、浑身散发着海水的咸腥味的女性海员激动地指着远方的大陆“我们回来了回来了”
“武周,我们成功回来了”
“我们把高产粮种成功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