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自己好像过得很苦
他拉了拉皇后“观音婢,晚膳咱们试试豆花,看甜豆花好喝还是咸豆花好喝”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二郎肯定喜欢甜豆花”
平日二郎就爱喝蜜水,甜豆花定然是他的心头好
到北宋时期钢铁产量每年约产八百万斤,家家都有铁锅人人都可以吃炒豆腐,但宋人肯定没吃过腐竹
腐竹出现在明初,腐竹两字最早出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豆浆加热后,取下豆浆表面上的膜,进行干燥脱水,这就是腐竹豆皮。
朱元璋或许吃过腐竹,但肯定没吃过千叶豆腐,千叶豆腐是现代产品,用大豆粉及淀粉做成,除了口感好,其营养价值比不上豆腐
朱元璋看着天幕展出的豆制品,满头雾水他没吃过后世豆腐难道很奇怪
他吃过那啥千叶豆腐才奇怪好吗
完全没明白后人为什么要点他名,后人的行为说辞真是太让人难懂了
天幕把各朝皇帝打趣了一遍后,语气终于恢复了正经
豆花分甜咸,豆腐也有南北之分。
南豆腐也叫嫩豆腐,用石膏点浆,豆身泽白,质地比较软嫩、细腻,容易破碎,适合做汤菜。
北方豆腐用盐卤作凝固剂,硬度、弹性、韧性偏干偏老,色泽相对发黄,含水量较低,适合煎、炸、酿、馅料等。
总之豆腐价廉味美,是穷苦人家的桌上菜,也是他们补充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民间
看着天幕展出的豆腐佳肴,小女孩拉了拉娘亲“娘,囡囡想吃豆腐。”
用蓝布包头的妇人轻点女儿额头“娘也想吃,但不知怎么做,要不你问问仙人”
小女孩用力地点点头,朝天幕大喊“仙女姐姐,囡囡想吃豆腐”
“仙女姐姐,囡囡想吃豆腐”
可惜她稚嫩的请求,没有传到天幕不过豆腐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方块,而是经时间演化。
南北朝时期的豆制品应该是以豆糜为主,其形状跟土豆泥相似,是属于贫贱人家的食物。
到五代时期豆腐被称为小宰羊,市井小民把豆腐作肉吃。
豆腐两字出现在北宋时期,是宋朝八大素食之一,吃法也开始多了起来,有豆腐羹、煎豆腐,甚至还用豆腐蘸着蜜吃。
到明代时豆腐就被赋予清廉方正
的含义,文人官员用豆腐来表示自己清廉克俭。
而市井中,一碟豆腐干,一碟豆腐皮,一碟酱豆腐,一碟糟豆腐就是大清茶馆的标配,吃豆腐听评讲,美事
天半空荧光微闪,做豆腐的影像出现在天幕上。
所有人都看着神迹浸泡豆子,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模压成型最后得到一块平整如水,光亮如镜的豆腐。
就这么简单
秦汉百姓非常惊奇,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他们也试试
就算是心疼豆子,可是神迹讲得太简单明了,他们一看就会,肯定能做出来给家里添个菜
说干就干,动作快的妇人把豆子舀了出来,渗水浸泡备好,待晚些就能磨浆开煮。
而孩童却是拍着手围着黄豆转,边转边唱黄豆豆,圆粒粒,磨了烧开变白玉,白玉白玉真奇妙
豆腐技术普及后,卖豆腐就成了一门养家糊口的小生意。
吃豆腐就是两字新鲜
要保证豆腐新鲜,摊主必须凌晨起床干活,泡豆磨浆压实,豆腐流程简单卖不上价钱,所以才有了俗话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卖豆腐赚不了钱,但卖给国外人豆腐却能赚钱。
晚清时期,李鸿章的儿子李石曾在巴黎开豆制品工厂,主要卖豆腐和豆浆。
工厂开动时正巧遇上世界大战,法国奶源被切断,豆浆趁势而起年收入百万法郎。
更重要的是,巴黎这家工厂是当时华夏留学生勤工俭学地,我们的总理周先生和华夏设计师邓先生,都在这家工厂磨过豆子,炒过豆腐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