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道“那时,程公又有何打算呢”
昙光道“他伤心欲绝,大病一场。”
昙光迄今还记得父亲的病容。小小的他跑到父亲的床前,看到父亲把头蒙在毯子里不住地颤抖。他还以为父亲是在和他开玩笑。于是,他故意淘气,把毯子揭开,看到得却是父亲惊恐到扭曲的面容。父亲双眼红肿,满面泪痕,他紧紧咬着手,不敢泄出半声呜咽。时至今日,昙光方明白,父亲在汗廷中,原来连哭都不敢大声哭,因为一旦开罪了母亲,母亲舍不得打他,就会去折磨俘虏来出气。他再也背不起那样沉重的良心债了。
“再后来,他病愈之后,就决定铤而走险。不成功,便成仁。”昙光目光竟然出奇的平静。月池的心里却翻江倒海,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弱书生,要逃出鞑靼草原,这与找死无异。程砚的下场可想而知。可没想到,事实比她想象得还要残忍。
她只听昙光道“父亲趁着母亲的寿诞,带着小僧出逃。母亲醒来后,率众来追,抓住了我们,还当众质问他。父亲于是将这么多年的厌恶和悲愤都悉数说了出来。母亲大怒,就杀了他。”
月池一时张口结舌,生母当着他的面杀了生父。她半晌方问道“那你当时几岁”
昙光想了想道“小僧正好九岁。”
他的语气依然平淡“自那以后,母亲就不愿再见我。外祖母满都海福晋,生性宽厚,将我养在帐中。只是,她的大部分精力,还是专注在大汗的身上。小僧因心生嫉妒,堕入了魔道,因此,多次开罪了长辈。恰逢家师到鞑靼传教,广为度化信众。小僧这才身入佛门。”
“可你的师父,他”月池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问了出来,“如若我没猜错的话,他所收的弟子,应当都是鞑靼贵族子弟。他收徒的目的,应该不是传播佛法那么单纯。”
昙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女菩萨果然洞察世事。藏传佛门之中,派系斗争激烈,一些修持有道的高僧,却依然逃不脱名相束缚。即便是我们格鲁派中,众人也在极力争夺师祖的衣钵。他们有的去讨好西藏的帕竹政权,有的则稍慢一步。如家师锁南剳失这般的,在西藏内部寻不到靠山,就只能长途跋涉来找盟友。”
月池还以为他是被西藏喇嘛用佛法忽悠瘸了,没想到他心里是明白的。她不解道“那你还,还这么虔信”
昙光失笑“小僧也并非一开始就虔信。格鲁派在佛学教学上已成体系。新剃度的扎巴,要经十三级的学习,方能成为一名格西。小僧入学第一年,就立志苦修武艺,杀尽亲族。”
月池瞪大了眼睛,昙光继续道“入学第二年心魔更甚,竟然萌发欺师灭祖之心。那时小僧已由扎巴成为了一名学经僧。那时身边还有两名师父教导,一位教导经义,一位照顾起居。教导经义的师父名为遍照,十分严厉。小僧一日因师父责罚而心生不忿,竟然举刀刺之。”
月池倒吸一口冷气,她开始怀疑昙光是反社会人格了,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真只讲善业,反而不正常。可他这个样子,也不像穷凶极恶之人啊。
昙光对月池的纠结浑然不觉,他已然全然沉浸在了过去之中“一时之间,师父血流如注,小僧慌乱之下,转身就逃,只是寺院戒律森严,根本没有离开的机会。正当小僧被执法僧抓住,将要审问时,遍照师父却走了出来。原来,我那一刀,没有刺中他的要害。他面色苍白,神态如常,似往日一般严厉责骂我,却半句没有提及我刺伤他之事。我被他带回禅院,心中又怕又愧,伏地颤抖。遍照师父却道只盼你再起恶念之时,能不忘今日之愧悔。”
月池大为震撼,她问道“所以,你后来就因此改过了”
昙光的眼中光彩闪动“后来,后来遍照师父就因伤口恶化,圆寂了。他在弥留之际,仍未泄露小僧的罪行,而是依然严格教导小僧经文,教导小僧证出世圣果,度化众生。小僧在此之前,心中魔念从生,可至此之后,终于天良浮现,刻苦研习佛法,学习医术,逐渐挣脱贪、瞋、痴、慢的束缚。只是,父亲的惨状已成小僧的心结,实在难以拔出。小僧因此离开西藏,回到鞑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