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的事,都是听他爹回家吐槽的时候说的。
其实胤禩行事也算谨慎,说话的的时候拐弯抹角,充满了言外之意,弘旺要是个真正的小孩子,肯定听不懂。
但他不是,所以胤禩带回家的消息,弘旺都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
群臣保举,都愿重立太子,结果是遂了康熙的心,但复立太子的过程不能那么着急。
老套的太子复出、父子和好戏码,在众臣眼前上演,胤礽在朝堂上忏悔自己从前的行为,赌咒发誓再不会犯,并且绝不记仇。
康熙也以商朝太甲举例,证明有过无妨,只要能改正,最终仍能成为一代英明令主。
但是人家太甲是大商名正言顺的国君,被伊尹这个臣子放逐后,桐宫悔过、得以重立,怎么看都比太子的废而复立要名正言顺。
扎眼的戏码之外,就是康熙给其他儿子的甜头了。
四阿哥胤禛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突出,在太子被废以后,主动替太子向皇帝传话、陈述他的冤屈之处。
他倒也没要什么奖赏,只是希望皇帝将十几年前对他的考语“喜怒不定”改掉,在档案记录中免于记载。
胤禩和胤禛的关系好,倒不避讳什么。
在家里谈起这位四哥,只说他的行事风格依旧如此,只是年龄大了,比之年少时显得不明显了而已。
弘旺听着胤禩漫不经心的调侃,直想打醒他。
在对儿子的评价上,康熙皇帝的考语还是相当准确的。
历史上的胤禩在雍正朝是怎么辉煌开局、一路倒霉,终于到了皇帝完全不顾年少时期的情谊,彻底将他打落尘埃、革除宗籍的地步。更别说死得凄惨的胤禟,更是将皇室权力争夺的遮羞布给掀开了。
雍正皇帝被评价为人酷烈,原因之一就是他处置兄弟的方式残酷。
若是从一开始就不死不休也就罢了,进入这个世界,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弘旺就想了明白,为什么胤禛的儿子弘时会“愚蠢”到为叔父求情,彻底遭到父亲的厌弃。
关系不好的叔父,表面关系处得再好,胤禛也不会放任自己实际上的长子与人深交。
只能是两家关系一直极好,胤禩一直将胤禛当成自己人,胤禛也没和胤禩等人撕破脸皮,反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融洽的表象,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对胤禩等人可谓多有恩宠,直接将在康熙朝被打压的胤禩封为亲王,说什么为了安抚八爷党的势力,可他的同母弟胤祯可是只有名义上的郡王待遇,并无封号与俸银,实际待遇依旧是固山贝子。也正因如此,他陡然翻脸、将两个弟弟革除宗籍,才会如此令人惊心。
除了“八爷党”的宗王之外,同样享受过雍正帝爱恨交织、前后反差巨大的待遇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年羹尧、舅舅隆科多,这两位曾经受过的荣宠,以及最后的结局,可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这样极端的性格,康熙只是评价一句“喜怒不定”,已经算是给儿子留面子了。
现在看着胤禛在意这个考语是个笑话,以后再回想起来,恐怕会变成恐怖故事。
胤禛在这件事里为太子出过头得到了康熙的褒奖,其他的皇子也不会落下。除了大阿哥胤禔,其他皇子各个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