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有些无奈地看了一眼儿子,跳过这个话题。
他冷静地指出
“即便是箕子侯国,也开不出太大的商路。”
扶苏点头
“所以我的意思是,继续往东和北走。我华夏尚且不曾探寻过大陆东岸的尽头,不知那外面还有什么天地。”
往西的尽头已经靠着商队探寻过了,一直走到了西边海岸。非洲那边倒是没怎么过去,因为被大沙漠挡住了,商队没有作死到非要横穿撒哈拉。
华夏以北的高原他们没去过,东北那边往东走也没去过。那里到底有什么他们都不清楚,说不定又是一个物产富饶的西方呢
反正先准备着,这些事情肯定都要交给子孙后代去做。他们当祖宗的把基础打好,制定出供人参考的制度和应对策略来,子孙只要照做就行了。
始皇帝对于完善制度非常感兴趣,这是他的强项。
在这方面,扶苏就远不如父亲了。只能给父亲打个下手,查漏补缺这样。
在咸阳忙着规范边境通商制度的时候,骊山那里迎来了许多颇有研究精神的医者。这群医者一来就是挑人,挑身体虚弱的刑徒过去,说是要做医药试验。
骊山陵这边的都是犯了罪的刑徒,还要服刑许多年。体弱之人在这里的日子非常难捱,毕竟修建陵墓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
别说体弱的人了,身强力壮的常年干重苦力活也吃不消。脑子灵活的就打起了小算盘,想靠着讨好管事换去做更轻省的工作。
一开始这招是很好用的。
直到后来太子殿下全盘接手了骊山陵的修建工作,派来了自己的人手盯着这边。
那些以权谋私的全部被揪了出来,轻的只是受了点罚,重的直接就跟着刑徒一起干苦力去了。
不仅不能继续当管事,还沦为了刑徒。此事一出其他人都不敢再搞小动作,生怕步了他们的后尘。
太子殿下发话了,君上的陵寝乃重中之重,他决不允许有人在这里生事。
本来修陵的人手就不够,还把能干的调去干轻活。怎么的,耽误的工期你们管事能补上
大家都发现,太子殿下确实缺人。他已经缺到会积极从管事里抓人去填空缺了,这谁还敢再给刑徒开后门。
太子的下属还重新分配了工作,把看起来能干的全部调去工地了。体弱的一并调走去做轻活,最大程度压榨罪犯的劳动力。
体弱者日子这才好过了一些。
这次的医药试验乍一听好像很可怕,但愿意去的人其实还不少。
因为消息早就传遍了,所有人都知道去了只是感染一下上回那个疫病。那个病根本不可怕,至少对于刑徒来说没有整日做不完的苦力活可怕。
当药人就不用干活
了,还能吃到更好一些的饭食。听说药人都是跟着医官吃饭的,医官的伙食绝对比刑徒好得多。
不少身体强健的刑徒都很扼腕,询问为什么只要体弱的下次还有没有机会,让他们这些体健的也能去占个便宜
医官
医官原还以为不会有人愿意来,毕竟他们以前在乡里坐诊时,偶尔需要有人试药,花钱都找不到乐意的庶民。
庶民当然不乐意,谁活得好好的想去试药。愿意的都是觉得日子过不下去的,而刑徒里八成都觉得生活没盼头。
当然,也不是所有刑徒都肯报名参加。
胡亥沉默地搬运着石块。
他的嗓子被毒哑了,说不了话。但他能听见周围人的交谈,知道最近发生的大事。
他的工友全是大字不识的庶民出身,胡亥想靠写字和人交流都不行。久而久之,他就歇了心思,不再折腾了。
直到胡亥发现他们这个小队里多了两个人,这两人经常背着管事偷偷用写字交流。他们好像是兄弟两个,以前日子估计过得不错,一看就不是穷苦民众。
胡亥就知道了,这两人八成和他一样,是被太子处理过来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太子不杀了他们,他们又不是大秦公子,不至于让那个他那个好大兄不敢随便杀掉吧
胡亥至今还以为自己是被太子授意弄来服刑的。
至于父亲,胡亥觉得父亲太冷漠了。扶苏这么对待手足兄弟,父亲竟也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