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字迹(3 / 8)

始皇帝盘算着不管如何,得想法子把这个盐湖纳入大秦国土。别的地区可以作为附属国,这里不成。

仙湖盐池的产盐量极大,若能派大量人手过去开采,整个大秦吃盐都不成问题了。

古代人民平均寿命不长,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除却最明显的吃不饱、穿不暖、染病难愈之外,盐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底层平民吃的盐杂质很多,对身体极为不利。但人又不能不吃盐,不吃盐没力气,无法维持生活。

庶民要做很繁重的体力活

,盐对他们来讲就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哪怕吃杂质盐相当于慢性服毒,他们也得吃。

结果统治阶级搞了个不加赋而国足,在盐价上做文章。赋税是没变了,盐价居高不下,为了吃盐得花很多钱,本质上就是在交税。

吃不起盐的,那就只能少吃。盐是少吃了,可苦活没少干,身体哪能不透支呢

吃得起盐的,也没好到哪里去。毕竟平民百姓吃的可不是细盐,吃多了同样对身体不好。

总之左右都是为难。

古人也不傻,尤其是贵族,大家当然知道不够纯净的盐对身体不好。

否则贵族何必自己追求细盐,盐商又何必把细盐卖上高价那可不仅仅是因为细盐口味好,光靠口味赚钱。

始皇帝在问清楚盐池的产量之后就心动了。

他对太子说道

“倘若能叫庶民都吃上白盐,大秦便再不缺男丁了。”

一方面,可以减少毒盐带来的人口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庶民的寿命,稳赚不赔。

以前不能这么干,是因为提纯井盐耗费太大了,庶民是真的吃不起。而且产量也不高,顶多能供应贵族。

后来的朝代不这么干,有些是统治者无所谓庶民死活,有些是人多不缺男丁。

但是大秦很缺人

扶苏着手画了一张地形图

“父亲你看,这一片区域都是山脉和高原,继续往西往北也有山脉屏障。若是后世子孙有出息,自然可以将整个高原纳入囊中。”

往西吞要一步步吞,先吞了青海,再考虑新疆。高原北端有个祁连山脉,再往北还有沙漠,山脉和沙漠之间只有靠山脚的一片区域可以行动。

如果掌握青海,那西边的敌人要往秦土打。要么走西藏,要么走这条夹在山脉和沙漠间的道路。

然而大秦即将驯养匈奴,彼时可以在山脉合适的位置修建关塞,再迁一些匈奴部落在这个必经的要塞上驻扎。

如此一来,敌人走这条路打过来,就要面临拦路的匈奴,和随时可以从山脉缺口涌出去支援的秦军。

总不能往北横穿沙漠吧

北边可足足有好几片小沙漠呢。

扶苏划下的这个防守范围恰和明长城类似,明朝的长城西至嘉峪关,嘉峪关就设在祁连山的西端某处。关外不远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再往东南还有个腾格里沙漠。

始皇帝细细看过后颔首

“确实如此。”

他提笔在上面标注了一下,准备留给后人。

当真占领了青海,那肯定是要继续往西修长城的。正如太子所言,长城沿着祁连山修就很合适。

始皇还道

“寻常人难以适应高原气候,得记得在此训练出强悍的军队来。”

否则中原的兵去征战青藏高原,那简直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想占领西羌等地,就得先培训出不受当

地地理条件影响的强兵来。

最新小说: 水浒:吕布坐梁山 快穿:糟了,任务对象他又哭了 共享天赋:同时穿越了一百个世界 人在奥特:重生杰顿开局拯光之国 嫁给前夫死对头:我怀了,他疯了!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化灵诀 回到古代当太傅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