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羡之是淮南安平县人,出身农户,他的妹妹名为杨文心,自幼便聪慧异常,三岁时听到人读书,只听一遍便能完整复述。
她的天资让杨家父母大喜,不过这喜却不是对杨文心,而是对杨羡之。
他们觉得兄妹二人是双胞胎,妹妹如此聪颖,那哥哥杨羡之的资质肯定也不会差到哪去。
于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咬牙将杨羡之送进了学堂。
可惜,杨羡之并没有杨文心的天资,读书能力一般,一篇文章背几天还背不下来。
因此杨羡之很是嫉妒妹妹的天份,以至于不准她再表现出过目不忘的能力。即便如此,杨文心只是在干活间隙听了一些看了一些,还是学会了不少东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羡之因为急着出去跟朋友游玩,先生布置的文章来不及写,正好看到杨文心,便要求她代笔。没想到这篇文章入了先生的眼,被他大夸特夸,还说保持这个水准,杨羡之院试一定能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羡之知道自己的水平,若是他自己去参加院试,十有八九考不中。
他读书的机会是父母求来的,因为杨家还未分家,除了父母愿意支持他读书,爷爷奶奶大伯二伯都不愿意花费这个银子。
若非杨文心当初的妖孽表现,让大家看到了改换门庭的希望,爷爷奶奶肯定不会拿银子送他去读书的。
之前他在私塾的表现不好,家中其他人就已经颇有微词。如果院试再考不中的话,爷爷奶奶肯定不会再给他交束脩。那他就只能回去种地,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去县里做个账房,这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在看到杨文心的能力后,他就有了李代桃僵的想法。
这事他还给父母通了气。
杨父杨母起初十分震惊,但很快就被杨羡之说服了,他和妹妹长相十分相似,只要他们不说出去,谁能知道
妹妹的能力毋庸置疑,只需要冒一点风险,替他考上童生,爷奶就会让他继续读书了。
不然他就只能回来种地了。
杨父杨母当然不舍得让儿子读不了书,于是一家三口达成了一致,让杨文心去代替杨羡之参加考试。
至于杨文心的意见并不重要。
于是替考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院试的时候杨文心才十三岁,身体才开始发育,所以扮做少年也不突兀。
进入考场前的检查虽然严格,但还没有到全部脱光检查的地步,所以就被杨文心混了过去。
考试结束,杨文心果然过了院试,还考了案首。
杨羡之成了少年天才,被众人恭维祝贺,春风得意。杨文心却被父母关在家里,生怕她泄露了消息。
杨羡之尝到了甜头,还想在乡试时如法炮制,但杨文心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育,几年后肯定没办法掩盖住她的性别特征。
因此杨羡之想了个歹毒的法子,用药物抑制杨文心的发育,以便长期
帮他代考。
未晞将这个瓜娓娓道来。
众嫔妃听得拳头都硬了。
“这人也太狠毒了,连一母同胞的妹妹都能下此狠手”
“杨文心实在太可怜了,她能从一干学子中夺取状元之位,才华毋庸置疑,若是生为男子,她必然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关在家里不能嫁人,连身体都”
“她才应该是那个惊才绝艳的状元郎就因为生成了女儿身,就被剥夺了读书的机会,被剥夺了原本该有的人生,成为同胞兄弟的代笔,可她明明不比任何人差凭什么呢”
凭什么女子不能参加科考
从杨文心就可以看出来女子也可以考中状元,并非比不过男子,所以为什么不让女子参加科举
咦杨文心居然是自愿替考的我就说嘛,她那么聪慧的一个人,想找机会摆脱代考的命运还不简单只要假装伤了手,谁还敢让她去考原来是她自己也愿意
因为她早就看清了这个世道对女子的压制束缚,她不甘心和大多数女子一样被关在后宅相夫教子,一辈子只能待在那小小的一片地方。她不想被男人驯服,不想被套上三从四德的枷锁,她想见识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