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点其实无关紧要。
因为刘裕的本意就是放纵拓跋珪南下,让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抢劫的特长,借他之手将世家力量尽数除去。
拓跋圭的收获肯定不可能让他带走,至于他本人,还有他的军队哦豁,一并留下来吧。算算日子,岳飞也该打到北魏国都平城,准备将其灭国了。
北魏大军进入江南之后的路线,全部都在按照刘裕的计划走。
沿路全线城池,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已经提前疏散,进入了南宋位面避难,取而代之的是各路乔装成百姓的军队。另有专人统计各种财物损失,事后进行如数补偿。
那么问题来了,疏散百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军队力量分散开后又十分有限,刘裕到底是怎么确信,拓跋珪一定会走这条路线,丝毫不会发生偏差呢
当然是因为
世家当中有他的卧底啊
此人正是陈郡谢氏的谢晦,未来的刘宋宰相。
谢晦虽然出身于江东高门,也就是和琅琊王氏并称「王谢」的那个谢,但实质上,却是刘裕的孤臣。
他如今不过弱冠之年,之前经刘穆之推荐很可能是吃饭时的饭友,前来投奔刘裕,几年间,迅速青云直上。
刘裕的义熙变法土断,他是最重要的主持者之一,清明干练,公允明断,未尝因为自己的世家子弟身份而有所偏颇,也因此走到了四面皆敌,众叛亲离的境地。
后来在历史上,刘裕让他作为宰相和托孤重臣,执掌中枢,辅佐少君。
很不幸,谢晦虽然出色地完成
了任务,但也因此,深受被他扶持上位的宋文帝刘义隆忌惮。
即便自请远离朝堂中心,退却急流,仍旧不能保全性命,走投无路之下,被硬生生逼反了。
他自知必死无疑,所以泣血焚书,写了两封长信给地下的刘裕,言辞凄切,催人而泪下,声声就是“先帝,事已至此,我来见你了。”
而后从容就戮,被刘义隆处决于建康市曹,年仅三十六岁。
檀道济这个功高震主,而后凄惨而死的剧情,听起来有点耳熟
岳云确实是有点耳熟
刘裕在史书里读到谢晦之死,骂刘义隆是狗贼的罪名,登时又多了一条。
总而言之,江东世家都知道谢晦与刘裕关系非同一般,这次作乱搞事情,第一个争取的对象就是他。
世家们花招频出,什么送钱财,送部曲,甚至许诺事成之后割让江洲土地的,啥人都有。
甚至,因为谢晦本人长得特别好看,史称“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
,刘裕见了都直呼“如见玉人在侧”。
所以,有一大批的世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提亲者日日上门,如盈庭市。
对此,谢晦一概客客气气虚与委蛇,礼品照收不误,给人以虚假的希望,至于答应要做的事,则完全不做。
他暗中按照刘裕的指示,在荆扬上游一通运作,放出了若干烟雾弹,成功让这些人得到了错误信息,认定只有走刘裕指定的那一条路才是最合算的,其余路线恐怕会遭遇危险。
可想而知,这群倒霉蛋,江东世家,还有同样倒霉催的拓跋珪。
从一开始就落入了刘裕的罗网中,后续不管怎么走,都只会越缠越紧,越陷越深,直到最后被一网打尽。
拓跋珪乍然南下,为繁华的江南国度目眩神迷,每日只知劫掠,纵情潇洒。
整个北魏营地也全都上行下效,一味忙于清点战利品,疏于管理,整个营地的防备漏洞多得宛如筛子。
刘裕在营中当了两天俘虏,白日默默苟着,夜间四处活动,业已摸透了这队北魏大军的所有军事隐秘。
现在就是等世家杀得差不多了,而后拓跋珪大军拔营启程,经过寿县。
寿县依山傍水,是天选的埋伏佳地,谢晦已经在那里埋下重兵伏击,到时候时机一至,他就从营内杀出,阵斩拓跋珪,来个里应外合。
岳云听完了这一通如此完密的计划始末,只觉得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