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咬死了不后悔,国王学院的生源“纯净”性没有打破,这非常好。
布兰度也听过此类传闻,只是一笑而过。
取得成就,很多时候需要相互的。
她带给杰克学院名与利,何尝不是因为这里给于了她尊重、包容与自主的环境。其他学院能做到吗恐怕不行。
不说奥利弗院长路过杰克学院时暗戳戳露出的羡慕眼神,就说杰克出游团到了伦敦港。
码头边,一艘海船高悬着杰克学院的院徽旗帜。
大大的字母「j」字,左右两侧是抽象的星辰与大海图案。
大四学生约翰史宾仰头感叹,“啊这就是双动力系统的蒸汽风帆船,我还是第一次坐。”
一眼望去,「呆鱼号」体型绝不小,或叫它「呆鲸号」更为恰当。
这艘海船载客量在一百人左右,学院购买时考虑到能让全院师生一起上船。
很明显,船上既有三桅风帆,也有高耸的烟囱。
这种混合动力船体结构,正是海船从风帆时代向蒸汽时代过渡的表现。
为什么采用双动力系统
因为以现在的技术,仅以蒸汽驱动怕在跨洋半途缺少燃料。
而数百年以来都使用风帆,如何运用风力横渡大西洋,水手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如此一来
,天气好时使用风帆,天气恶劣就用蒸汽,船只能顺利到达彼岸。
洛佩兹船长前来迎接出游团众人上船。
介绍「呆鱼号」是一年半前完工后投入使用,横穿大西洋四次,有过美洲、欧洲、非洲沿海航行的经验。
修建它的是美国造船厂。
最初,打造它的船主希望将其用作跨洋客轮,但没想到大众对于乘坐蒸汽船跨洋仍持怀疑态度。
“人们习惯了风帆船,认为会冒烟的大家伙不适合大西洋的风浪。”
洛佩兹船长耸肩,“近六年,其实在地中海之上、欧美近海与河流中,汽船已经很常见了。偏偏提到跨越大西洋时,汽船就又被打上怀疑的标签。”
二十多年前,1807年美国的罗伯特富尔顿搞出了“克莱蒙号”。
改装船只,安装了蒸汽机,在哈德孙河上成功试航。
1812年,苏格兰的亨利贝尔造了一艘“彗星号”汽船,在格拉斯哥城四周水域接送旅客,很快引起他人效仿。
像是沙俄的“伊丽莎白号”1815年改装蒸汽动力,瑞典第一艘“斯德哥尔摩女巫号”汽船在1816年问世等等。
蒸汽动力船不是新鲜事物,但只出现在河流与近海。二十多年过去,仍在跨洋客船中不见它的身影。
布兰度提问“「呆鱼号」不是第一艘跨洋客船吧”
一般情况下,她不迷信,却不得不提防“第一”之类的过誉称号被用在船只上,那可能会触发古怪魔咒。
比如上辈子著名的那艘“永不沉没”铁达尼号,第一次出航从南安普顿到纽约,就触冰山沉没了。
洛佩兹船长“算不上第一艘跨洋客船。十二年前,美国的摩西罗杰斯船长改造了「萨瓦纳号」,他背后的财团想要推动跨洋蒸汽船客运。
客运计划惨遭滑铁卢,根本招揽不到乘客。那艘汽船后来被卖到欧洲做近海航行,1819年没载客从美国开来了利物浦。”
老雷尼院长补充“那天,我也在利物浦围观了。「萨瓦纳号」被笼罩在蒸汽内,码头上的人群不知内情,还以为有条船在海上着火了。”
一晃十二年,伦敦港多了很多蒸汽船。
这些年也有其他跨洋汽船出现,但都用作货轮,人们依旧没做好长途出行乘坐气船的准备。
老雷尼院长很敢尝试新鲜事物,买下了混合动力的跨洋「呆鱼号」。
布兰度悄悄打量自家院长,猜测杰克学院是不是接了汽船厂的推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