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选祁钰这孩子了啊
一点点擦拭掉自己难以释然之间落下的泪滴,在天幕发问之际,已经被朱祁钰的态度安抚下心神的朱瞻基如是在心里不假思索地回复。
祁钰是他除了堡宗以外唯一的儿子,在这样的危机时候国赖长君,他看起来都不过弱冠之年,那堡宗哪怕是长子都应该年纪不大,不立他又能立谁呢
他现在已经完全把天幕中那个未来的长子视作陌生的存在了,别扭地不知如何称呼,于是干脆随着天幕喊一句堡宗。
从朝臣的角度出发,那肯定是目前的成王朱祁钰正经的宣宗血脉,好歹已经成年的年纪,比起孙太后看来好像更为清醒一点的头脑。
更何况,明朝针对这种皇帝外出征战的情况其实早有备案。朱棣当年出征,就留太子监国;朱瞻基早年出征,没有亲儿子就干脆让弟弟监国。
这些都是有先例可循的,就怕皇帝要是有个什么万一,能确保有合适的人选顶上。而堡宗出征的时候,他留下的就是朱祁钰。虽然依旧贯彻了他
对感情平平的庶弟抠门的作风,给的头衔甚至只不过是个“居守”,是个负责“朝百官”的政治摆设。
但是这不是天有不测风云,意外不幸降临了嘛。那不得按照潜规则先例,扶王上位吗
孙太后说我不。
朱瞻基
别气了,朱瞻基。他咬着牙对自己说。孙氏就是这样一个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
十五日土木堡之变爆发,十六日消息传到京城,十七日群臣集议坚守北京。
十八日,孙太后下旨,轻描淡写地宣布皇帝“尚未班师”,试图隐瞒堡宗北狩的消息,命令邡王“暂总百官”。同时搜集金银财宝送给瓦剌,意图赎回堡宗。
二十日,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孙太后令,立堡宗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二十二日,孙太后因为无法遮掩消息,终于表示皇帝因为虏贼犯边,恐祸连宗社”,“不得已”御驾亲征,不意”被留北庭。极力为堡宗粉饰的同时,宣布考虑到天下臣民不可无主,于是立皇太子正位中宫,而命王为辅,“代总国政”。
可以说,直到此时,所有的明眼人都能看出孙太后在寻找一种,既保证了皇位在堡宗一脉传承,又能有人负责处理朝政以抵御瓦剌的方式,试图形成一种“周公辅成王”的局势。
但是很可惜,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之际,正常人都会对她这种既要还要的态度感到无语。
都说“天无二日”,眼下大明需要的是一个真正上下同心可以高效运转的行政系统。这又有皇太子又有太后摄政的,邸王虽然当上了监国,但是却缺乏了皇帝的权威,政令无法通畅,掣肘颇多,很难完美进行战时的部署和动员。
这使得朝臣们对孙太后的不满情绪逐步地累加够了,跟这样大难临头还看不清形势的短见之人共事,怎么能拯救得了大明呢
臣冒犯,”沉默到现在的杨荣终于眉梢微动,出列向朱瞻基行了一礼“臣深知陛
下爱幸贵妃。
杨荣也是被朱瞻基提前召见暗示过自己打算废后换后之事的臣子。他之前觉得虽然因爱废立不是什么好事,但到底孙氏确实是陛下长子之母。
立长子为太子,立其生母为皇后,虽然对于胡皇后来说有点残酷,但也不是什么完全
悖逆的事情,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所以默然不谏。
但是在看完那未来堡宗之事,和孙氏当上太后之后依旧以个人私利为重的举措,对边防之事颇为擅长,骨子里也带着点烈性的杨荣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
但以后世观之,贵妃没有为后的眼界啊“伏惟陛下深思。
稍有不慎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在眼前,孙氏竟然还忙着争权夺利
这种人要是当上皇后了,谁都不敢想象她日后要是手握孝道压力,会给那位景帝殿下造成什么样的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