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不王后的在这一刻都不重要,所有人都更关心女王的事。
外国大使们关心,是因为他们想要联姻,庞大的利益诱惑之下,近亲结婚的危害也可以暂时被忽略。哈布斯堡家族也不是每个后代都有问题,皇帝陛下长得不好看,但其他方面看起来比一般人厉害多了,可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英格兰的大臣们关心,是因为他们想要押宝,讨好下一任国王对他们的家族有利,提前打好关系,日后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到时候家族更进一步就靠他们了。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他们一下子知道了两位女王的信息,而这两位女王因为各自母亲的关系势同水火,绝无和解的可能,选择站位就要更加小心。
更令他们无语的是神迹对两位女王的评价,一位英明,但不知道能在位多久,一位听起来手段狠辣,在她手下日子恐怕不好过。明明预知了未来,却仿佛听了个寂寞。
不过有这样想法的多半是墙头草,信仰坚定的早就拿定了主意,天主教一派肯定要支持玛丽公主。新教一派未免改革付诸东流,那自然要站伊丽莎白公主,哪怕现在小公主只有两岁多一点。至于伊丽莎白女王最后会被赶下台,没关系,他们已经知道未来,只要他们能先把玛丽公主的势力摁死,这些就不会发生。
由于缺少信息,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先登位的是伊丽莎白公主,然后玛丽公主掀起叛乱夺得王位,就跟金雀花王朝时期一样。这也不能说是廷臣们先入为主,毕竟谁能想到亨利八世还能打出比离婚、叛教更离谱的骚操作。
不过很快,所有人就会再次感受到一波心灵的震撼。
1533年,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秘密结婚后不久,老迈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沃勒姆去世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大主教在位三十年,先后服侍过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两代英王,几乎可以说是看着亨利八世成长起来。当他回归上帝的怀抱后,亨利八世迫不及待将托马斯克兰默任命为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雷大主教,又称坎特伯雷圣座,是全英格兰首席主教,是英格兰教会的总教长注1。它的人选本该从其他教区提拔,结果托马斯克兰默空降圣座。
那么克兰默是有德还是有才,才能一步登天都不是。1529年之前,克兰默连英格兰王宫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
早年间,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接触到了新教理论,在深入研究过后,克兰默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在踏入王宫之前,克兰默是安妮博林家的告解牧师。
1529年,对教皇极为不满的亨利八世见到了由安妮博林引荐的托马斯克兰默,克兰默反对教皇干预英国宗教事务的思想让亨利八世惊为天人,自此,克兰默平步青云。
投桃报李,托马斯克兰默很明白自己上位的原因,因此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特别法庭,在没有告知教皇的情况下宣布亨利八世和阿拉贡的凯瑟琳婚姻无效,并宣布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这也意味着英格兰正式跟罗马教廷决裂,新教成为英国国教。
至此,安妮博林的王后之位才真正合法。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后位好坐吗
安妮博林闭上眼,靠在椅背上,她已经能想到之后的内容了,这一刻,她突然觉得身心俱疲。往常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但她惯于在人前掩饰自己脆弱的情绪,唯有今天,她不知为何打不起精神来假装自己神采奕奕。
英格兰民众拥护凯瑟琳,并不喜欢这位情妇上位的新王后。宫廷中也鲜有贵族夫人或小姐喜欢安妮博林,出身、不正当的上位手段都让安妮博林饱受诟病。所以不难理解在正式的加冕游行时,伦敦市民对安妮博林表现出的冷漠。游行路上,鲜少有命中愿意为新王后脱帽欢呼。
彼时的安妮博林正沉浸在成为王后的巨大喜悦中,并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和背地里的嘲笑讥讽。
不过她很快就品尝到了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