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打响了乌台诗案的第一枪。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宣传中外,孰不叹惊”
“正宜大明诛赏以示天下”
刘彻似笑非笑地看着天幕上何大正所上奏折的原文,朝廷倾轧,罗织罪名,这小词儿真是一套又一套啊。
如果不是之前对苏轼有些了解,光凭这奏章,还以为苏轼当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呢
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国子博士李宣之、御史中丞李定等人紧随其后,一时间弹劾苏轼的奏章如雪花般纷至沓来。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认为暗含讥讽朝政之意的句子,直接按头苏轼包藏祸心,死有余辜,给苏轼定了个毁谤朝政之罪。
其他上书给宋神宗的折子一一浮现。
天幕这是要为苏轼主持公道了。
那平日里蹦跳这得最高,现在自己的折子蹦跳到天幕上的人,心里都是害怕得一哆嗦。
宋神宗的脸色很不好看,阴沉地简直都要滴出水来了。把一个人冤
进监狱也就算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知道苏轼是被冤枉的了。
本来新法的推行就很艰难,反对者甚多,现在这么一搞,他面子里子都没了。纵是宋神宗的性子有些优弱,此刻也不禁羞恼,暗自记恨上了几个被点到名撺掇他将苏轼下了监狱的臣子。
瞠目结舌。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不必仕”,就是是教天下之人必无进之心了”
“后面的不必不仕是一点都不提啊。”
刘彻忍不住吐槽,就从一句话里摘出几个字硬生生发散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世民唏嘘,这一套构陷组合拳,他也熟啊
这一通操作,哎呀,咱就是说骗哥们可以,别把你自己也骗到了就行。
女声特意搞怪了一下。
在古代有一个人的坏话是千万不能说的,就是皇帝。于是苏轼就因为几篇诗文被下了大狱,因“诗”成案,故曰“乌台诗案”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元丰二年七月三日,宋神宗正式下诏,让御史台审理苏轼诽谤案。可怜苏轼到湖州才刚刚上任三个月,朝廷特派员皇甫遵带着两名御史台的低级官吏昼夜兼程从京师抵达湖州,将苏轼逮捕归案,押往至京都汴梁御史台监狱。
“呱呱”乌鸦凄厉的叫声此起彼伏。
柏树茂密而阴森,即使是在白天也有着深深的阴翳。
“苏大人,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押送苏轼的小吏不耐地低吼。
“你”苏轼被那个小吏狠狠推了一把,差点没被推到地上去。苏轼咬牙忍耐,眼里蕴藏着怒火滔天。
“苏大人,今时可不同往日,您走得太慢了,他这是在”他的同伴假惺惺地解释,故意拉长了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