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依法治国,自汉武帝后都是独尊儒术,儒家讲究亲亲相隐,这跟法家提倡的大义灭亲相逆,后世朝代你去告状申冤,好家伙得一层一层往上告,想越级告状,打你五十大板能活下来再说。后世朝廷虽然不限制越级告状,可无形中制造了重重阻碍。比如明中期的“登闻鼓告御状”成为摆设,到清朝“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能击鼓,违者重罚,可大多数百姓哪里有那么多千古奇冤也不可能允许盛世年间出现千古奇冤,无形中断掉了百姓申冤的渠道。
秦王政冷哼一声,他对儒家那套没什么好感,特别是吕不韦养着的那群儒家门客。
儒家想借吕不韦宣传儒家学说也看他肯不肯
秦王政扫了李斯一眼,说来李斯的老师荀子也是儒家,没想到竟然教出来一个实实在在的法家弟子,也是有趣。
再回过头来看陈胜吴广口中的“失期法皆斩”就得先打上问号,请看下面这段视频,我们考古人员将竹简复原后发现有关于秦法中有关失期惩罚这方面记载。
光幕出现了一个个只有手指长如同“麻绳”一样扭曲漆黑的玩意,经过重重技术手段后,“麻神”舒展,变成一片片可以辨认是竹简的东西出现在世人眼前。
“这是竹简”李世民惊到失声。
刘彻盯着面前的竹简,也不相信这玩意两千年后变成那副鬼模样,更加离谱的是后世人竟然能将这鬼东西复原
出土的秦朝徭律有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秦王政颔首,不错,秦法也不是不近人情,服役赶路因天气因素导致迟到是常有之事,宽限三到五日很正常,真晚了十日以上才会严惩。
翻译过来就是徭役迟到三到五天会被训斥,晚六到十天罚一盾,迟到十天以上罚一甲。这里的盾和甲是盾牌和盔甲的意思,同时这里惩罚的也不只是服役黔首,而是一队人。盾和甲对于黔首来说倾家荡产也买不起,哪怕分摊也不是小数目,这也是保证服役不是途中拖延故意迟到。
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那一声怒吼就很有意思了,陈胜吴广所谓的失期也只是迟了一晚未在朝廷限定期限前赶到,面临的处罚也很可能只是被训斥一顿,那么他们为何要造反
还能是什么
李世民嘴角露出神秘一笑,因为秦始皇死了呗
程咬金一拍大腿,“俺明白了,因为他们想当皇帝”
房玄龄听他这话默默转过头去。
李世民被呛了一下,“胡说些什么”
程咬金不解“难道不是吗”
在瓦岗寨的时候,李密反隋就是想自己当皇帝,虽然被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跑去投靠太上皇,最后误了性命。
李世民一点一点分析给他听,“秦始皇在世时,六国国君、贵族和大商贾都被迁去了咸阳,留在旧地的贵族都不成气候。始皇帝在世时,压得他们不敢动弹,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联系,谋圣张良就一直在为韩国复国奔波,秦始皇巡游遭遇几次刺杀背后都有张良谋划。”
“秦始皇在时无人敢反,六国贵族都等着秦始皇去世,等秦二世登基后,这些六国贵族需要试一试秦二世深浅,才有陈胜吴广先起事,其他地方响应。”
他突然发现这跟隋末有什么区别
六国贵族不就是关中贵族
隋炀帝侵犯了关中贵族利益,关中贵族便多方下注换掉他。
换皇帝这种操作,关陇贵族也不是第一回干了。
他太原李家也是关陇贵族,哪里不知道这番操作
天音说的那句很对,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只要有利益冲突,这种情节还会再次重演。
“那陈胜吴广不还是想当皇帝”程咬金认死理,没好处造什么反
李世民回过神了,这话说得也没错,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不就是陈胜吴广心里有野望
六国百姓一脸茫然,不是说秦法严苛吗秦地百姓很苦,听神仙所言,秦地黔首只要守法过得比后世人还要好
史记记载了后续两人干过的事,什么鱼腹中藏书,学狐狸鸣叫,装神弄鬼,好家伙秦始皇在世都能被唬住,这是寻常老百姓能干得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