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他考虑得这般细心,阿姒微讶,搂住他胳膊“夫君,你可真妥帖。”
晏书珩颇受用地笑了。
他揉了揉阿姒头发,没头没尾地问她“不知夫人可曾移栽过树木”
阿姒摇摇头“不曾。”
晏书珩娓娓道来“我八岁时曾栽过一株梨树,那梨树是从故居移栽而来,但我因亲旧抛弃之故厌恶故土,只想留下那株树,遂将其连根拔起,除净根须所附旧壤移到新园里,并倾尽全力,令家中十余众仆悉心照料,但那株许久无人照看的梨树反倒枯了。”
阿姒却问“夫君不是寒门出身么,为何大张旗鼓派十余仆从去照料一棵树”
晏书珩笑了“又疑心我了”
阿姒摇头,颇心虚道“不是疑心,是困惑,为何十余仆从仍未照料好呢是他们不尽心,人多了便相互推诿”
晏书珩凝视着阿姒“过后我请教了一位农人。农人说移栽草木时,关键之处在于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其根上旧壤。”
他只稍稍一点,阿姒便恍悟了“这移栽树木是否与养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夫君是不想强行让这孩子与过去剥离”
晏书珩笑笑“大概吧。”
可惜了,她读懂了栽树的道理,却以为他以树喻人喻的是阿晟。
他想移栽的树,其实是她啊。
如今阿姒还未十分信任他,需先稳住她,再让她逐渐忘记口中的夫君。
习惯他,依赖他。
以至离不开他。
故而他再纠结她和江回的关系,贸然试探只会露出破绽,反而功亏一篑。
只能忍下,徐徐图之。
安顿下来后,晏书珩去见了宜城城主李壑。李壑行伍出身,说奉承话有些烫嘴“本官已在府上安排好住处,若大人不嫌,鄙府将蓬荜生辉啊”
晏书珩谦和一笑“我此行隐瞒身份不欲张扬,就不叨扰了。”
他环顾城主府,状似随意道“自驿馆至城中一路井然有序;城主府门客兵士虽多,但有条不紊,城主御下有方。”
李壑直肠子,只琢磨出个“门客兵士众多
”“您过誉了,下官是武人比较愚笨,城主府人虽多,但决计没有吃干饭的”
晏书珩和气地笑了。
笑容温雅,叫人很容易忽略他的城府和权势,李壑缺心眼,也跟着他笑。
青年眉间一派温良“本官自然相信李城主的治下之才,衙署必无吃干饭者,只是不知百姓有几人能吃上干饭”
李壑还是只听懂一半,发愁道“灾年哪有饭吃,有口粥就不错了”
待对上青年温和却隐含深意的目光,才明白他这是在城外见到流民来问罪的颓然道“大人,实不相瞒,两月前下官已接纳了数百流民,如今存粮已然告急。”
晏书珩并未着急表态,又问“那李城主可知押送宫中贡品的官员昨夜因路遇暴雨,被流民被困在驿馆不得寸进”
李壑顿时明了。
这哪是体恤民情是在埋怨他未镇压好流民,延误了贡品押送
他僵硬地扯动嘴角“长公子,流民本也是无辜百姓,谁不想安居乐业”
李壑改口唤他长公子,便是暗指在这士庶天隔的世道下,他身为士族子弟不知人间疾苦。他没能压制住内心不满,话说出来才觉不妥,但也并未后悔,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就归隐山林如此一想,他挺直腰杆,坦然直视这年轻权臣。
晏书珩未有不悦,端着茶盏平和地与李壑对视。此时李壑再对上这煦然的眼神,只觉得脊背发毛,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果真心眼子比渔网的网眼还多
晏书珩宛若未觉,慢悠悠喝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