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一家人回国这天,季荞跟秦争鸣叫上两辆出租车准时去了机场。
秦争鸣拾掇得很干净,看上去精神焕发。
他们站在国际到港出站口,季荞举了个牌子,上面写着秦争鸣俩儿子的英文名,约翰、乔治。
秦争鸣肉眼可见的紧张,说“俩孩子要不认我咋办不认我也是应该的,毕竟这么多年我也没管过他们。他们在国外长大的我们也不会有共同话题。”
看来其实他非常重视这件事,并且很紧张,只是尽量不表现出来,现在终于要马上见到亲人,这才近乡情怯。
季荞开玩笑说“那不正好吗,反正你也不爱说话。”
秦争鸣“”
他预期得到的安慰是这不怪你,这是时代原因,师母一定把孩子教育的很好,他们都会理解你。
不过季荞这么一开玩笑,他反而不紧张了。
五个人顺着人流往外走时,季荞眼尖,看到了他们几个,她之前就看过照片,很顺利认了出来
,她指给秦争鸣看,问“师父,那几个是师母他们吧。”
秦争鸣睁大眼睛朝前看,明明很激动,可仍旧很矜持地点头“嗯。”
“那你快朝他们招手。”季荞说。
她一边举着牌子,一边挥手,可是秦争鸣就跟钉在地上一样一动不动。
好在对方看到牌子,托着行李箱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八十年代的回国华侨可真是时髦,两位女士的衣服很洋气,两位男士一个穿西服,一个穿休闲装,还有一个粉雕玉琢的三岁左右的小姑娘。
反正秦争鸣跟他们在一块儿,土洋对比非常明显。
等他们走过来,走在最前面的师母打量着秦争鸣,问“老秦”
秦争鸣的视线就没离开过他的亲人,面对问话,只机械地点了点头“嗯。”
双方在互相打量,都异常平静。多年未见,根本就没什么一见如故,或者抱头痛哭、互诉衷肠。
师母转头对儿子儿媳说“这是你们老爹。”
大儿子说“我们对我爸有印象。”
并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接下来反而没话了。
再说他们周围都是来接机的人,不方便说话,季荞说“师母,这里人多,我们叫了出租车,先去宾馆吧。”
秦争鸣觉得多亏季荞在,要不更没啥好说的了。
师母又在打量季荞,语气如常问“季荞”
季荞点头“嗯。”
师母挽她手臂,说“好孩子,那咱们走吧。”
季荞说“师母,我帮你拎行李。”接过师母手里的行李箱,看约翰手里吃力地拎着俩个行李箱,季荞又说“大哥,我帮你拎一个。”
约翰推让几句,发觉季荞竟然是个大力士,于是任由季荞拎着两只行李箱,领着一行人往门口出租车停车点走。
师母想要拎行李箱,但看季荞拎着两个大行李箱脚下生风,于是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