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听得女王还未完全康复,心想我要加倍小心才是,千万别再惹她犯了病。如此一想,便不敢再提通关文牒的事了。
女王见唐僧沉默不语,也猜出了他的心思,便先发制人,道“高僧不必过滤,本王再休息两日便可痊愈,等本王身体康复了,亲自将通关文牒给高僧送去,您看如何”
唐僧听了,忙道“陛下龙体要紧,待陛下龙体安康,再换通关文牒不迟。”说完之后,唐僧心里直是后悔。心想我怎么不着急西天取经怎能经得起如此耽搁我怎么就顺着她话的意思说了这些却没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又想你安的什么心通关文牒上盖个印,多么容易的事你刚才盖好,现在送给我不就完了为何搞得这么复杂莫非你要故意为难我师徒不成正想着,却见女王执茶壶为他添茶,唐僧赶忙起身,弄得有点手足无措。
女王边为唐僧添茶边道“高僧西天取经,能路过我女儿国,本王真是万分荣耀。今高僧又能莅临御花园,更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也算是沾得些华夏大唐之福气。”女王斟完茶,轻轻放下茶壶,又道“我女儿国远离华夏大唐,虽也学得不少华夏之法礼,但只是皮毛,却不得真谛。因而,法礼虽似大唐之框架,但细微之处却有很大差别。因此,高僧到来,凡礼仪有不同之点,服侍有不周之处,还望高僧海涵。”
唐僧忙道“陛下过谦了,贫僧师徒已很受陛下关照了。”又道“国有大小之别,地有南北之分,不同之国,何况又相隔万里,法礼自然有所不同。正所谓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然大理是相通的。贫僧来到贵国虽只有一日,但见城池格局,衣食礼仪,与我大唐国并无大区别,有些地方,我大唐国长安也自愧不如。陛下这宫殿,还有这御花园,建制上似同于我大唐长安,令贫僧有身在故国之感。”唐僧的话,有些是实话,有些则近似奉承,只是想着让女王开心、高兴,不要惹她生气、犯病,以免耽搁了取经的行程。
女王道“高僧言过了,本宫殿规模上不足长安一隅,形制上也是画虎为猫罢了,不足挂齿。”转而问道“高僧能否在我女儿国多住几日以传授法礼与我”
唐僧忙道“不可。”唐僧生怕再说了违心的话,于是,赶忙拒绝。话一出口,又觉得生硬无情义,会使女王难堪、不悦,便又心平气和地补充道“陛下,贫僧受我大唐皇帝陛下之托,到西天佛国取经。临行前,我皇陛下又亲召贫僧至御花园,对天呈誓,与贫僧结为金兰,可见我皇陛下对贫僧托付之重,期望之大。皇恩浩荡,贫僧定当竭力报效,唯有自西天佛国取回真经,才能报答我皇陛下之隆恩。贫僧恨不得日夜兼程。贫僧虽蒙陛下厚爱,然而,贫僧皇命在身,不敢应允,请陛下恕罪。”
女王听了并没有生气,她也不敢生气。她要虏获唐僧的心还唯恐不及,哪里还敢生他气,使他不高兴好似并不在意地道“高僧肩负如此重任,本王自然不敢强留,高僧莫介意。”又好奇地问“高僧与大唐国皇帝陛下结拜过”
唐僧道“是的。”
女王笑道“如此说来,本王倒是高僧的御妹了。”
唐僧惊诧不解,望着女王。
女王又道:“高僧,您听我讲,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如兄弟,那皇帝与国王也就是兄弟关系,本王便可尊称大唐国皇帝陛下为兄。高僧即是大唐皇帝陛下之弟,又年长于本王,高僧便是本王的皇兄了。”
唐僧听了直觉得好笑,心想这哪跟哪啊,我和你八杆子打不着。但又不敢说不,怕惹了这女王生气。于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心想随她胡诌去吧,我与她较这真做什么
女王又道“既然高僧不否认,那我就叫你御弟哥哥了,您就叫我御妹吧。”女王带着一副认真而又调皮的样子。
唐僧觉得越发可笑,心想这女王是不是昨日被吓得神经有了问题乱七八糟的未加理会。心想随她说吧,越是这样,越不能呛她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