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道“恶人抢你钱财,你把钱财给了他们,不就没事了”
唐僧道“我辞别长安,一路化缘,那有什么钱财”
女王不解地道“你既没有金银财宝,恶人为何要害你再说,妖魔精怪多是天界下凡之物,与佛家尚且有缘,他们为何也要害你”
唐僧沉默不语,他不愿说那些妖魔精怪是为了吃他肉长生不老。
女王好似恍然大悟,嘻笑道“哦,我明白了,准是因为御弟哥哥,青年英俊,风流倜傥,又佛缘深厚,那些妖魔精怪想招你为婿,汲你精华,得道成仙,或者要你给他们生个好后代吧。”女王说完,自知话语浑俗,不好意思起来,臊得满脸通红。
唐僧急忙辩解道“非也,非也,御妹莫取笑。我乃出家之人,怎敢有婚配之事岂不违反了我佛戒律”
女王听得唐僧未曾有过男女欢爱之事,越发高兴。心想他还是童子之身,真乃苍天佑我,给我牡丹送来如此珍贵之大礼,我定当不负苍天厚爱,把握住机会,竭尽全力,将他留在身边,做我的如意郎君。我们双宿双飞,恩恩爱爱,共度一生。一股痛怜之情油然而生。她为唐僧一路上所受的磨难而心痛,她不愿让唐僧再去西天,遭受路途中那非人的苦难,她想让唐僧留下来,用心去爱他,用爱去温暖他,拂去他曾经所遭受的痛苦与灾难的创伤。使他快乐,让他幸福。女王心痛而又充满深情地道“御弟哥哥,你一路遭受了这么多苦难,妹妹听了着实心痛,也为哥哥西去路上担心,不如哥哥留下来,在这女儿国里,与妹妹结为夫妻,御弟哥哥做国王,妹妹做王后。你前朝理国政,我后宫服侍。你我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共度一生,岂不更好”女王情真意切,说到动情处,已是两眼发红,泪水盈盈。
唐僧只以为是女王对自己的怜悯,并未真正当回事,便随口应付道“御妹仁爱之心令人敬佩。我见这京城建制,与长安极其相似,令我有回到大唐故土之感,真想在此,向御妹求得一隅,居住下来,习佛诵经,度过一生。只可惜,我肩负大唐皇帝陛下之使命,要去西天取经,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多谢御妹之美意了。”唐僧这话本来是委婉地拒绝,但是,由于女儿国距大唐遥遥万里,虽然学习了很多华夏文化,但怎奈这华夏语言深奥,别国,尤其是这西方之国,很难透彻掌握,理解其精髓,因而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女王在前面也已讲过。因此,女王把唐僧这段话理解成了他很想留居于此,与她共度一生,但只因身负皇命,不得不西行。
外国人觉得中国话难懂,尤其是难以准确理解那些冗长的,前后意思不同或相反的话的意思。这里有个诀窍在中国话里,只要有“但是”、“可是”、“然而”或“可惜”等之类的转折词的,对于不精通中国话的人来讲,这些词前面的话,无论他再长,也无论他说了些什么,你都别当真,也都不用管,只看后面的意思就行,那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此法虽然有些偏颇,然而,却很实用这是戏言,不必当真。
正是女王没掌握这一方法,所以理解上出现了大偏差,大错误,以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伤害。当然也有唐僧说话不干脆,表达意思不明了的责任。人说,当断不断,必留后患。也正是如此,留下了无穷的后患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女王听了唐僧的回答,喜忧参半,喜的是唐僧本人倒是愿意留下来,忧的是他不愿违抗皇命,要等他西天取了经,回复了大唐皇帝。女王心想那将不知要等多少年,恐怕早已白了女儿头,只留得一腔悲切了。再说,青春如金,岁月如梭。到那时,金已变成黄土,还有何人珍惜梭已老朽,如何再能织出锦绣来不禁有些伤感。女王不知再说什么是好,为了避免尴尬,请唐僧出云亭,沿路向北,边走边赏花。
云亭四周都是牡丹,此时真值春末,花开正盛,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牡丹花朵硕大,花瓣肥厚,又恰是早晨,花瓣上露珠点点,经阳光斜照,犹如晶莹剔透的水晶滚闪,即娇艳又灵动,让人心醉。
女王指着一枝并蒂牡丹让唐僧看这牡丹,花蕾硕大饱满,两蕾紧紧相依,花蕾上附着许多露珠,水灵活现,娇艳无比。女王道“御弟哥哥,你看这牡丹,相依相偎,待到他们花开,花瓣又交互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彼此。”
唐僧不敢答话,只是默默观看。
二人继续前行,出了牡丹园,走进百卉园,就见这园里各种花卉应有尽有,数不胜数。满园尽是盛开的鲜花,令人目不暇接。更奇的是,本应凋谢的梅花、杏花以及不该开放的月季、菊花等,也在开放,而且还非常繁盛,成簇成串,争奇斗艳。唐僧见了,不禁纳闷。感叹道“御妹,这御花园真是神奇,各个时节的花卉都能同时开放。此时季节,长安城里梅花、杏花等恐早已凋谢,可在御妹这御花园里,她们却还是花开妖妖,真是令人惊奇。此景致,恐是人间仅有,天宫也无啊。为何不同时节里的花卉能同时开放莫非御妹是那天宫里的花神,能唤得来百花仙子,为你花开,讨你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