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北的战事,苏景殊忍不住想叹气。
怎么说呢,实践证明让文臣来管军事纯纯是脑子有坑。
当然,他没想一杆子把所有文人打死,天底下文武双全的全才也有很多,他单单是针对那些不懂军事还瞎指挥的废柴。
最近特指庆州知州李复圭。
“相公,您有没有觉得文臣领兵其实不太合适?”苏景殊委婉的提了一句,“术业有专攻,感觉打仗这种事情还是得武将来。”
富弼摇头,“武将不服管教,放权让他们领兵后患无穷。”
韩绛也说道,“并非文臣不会领兵,只是部分文臣拉胯,朝中文武兼备的臣子更多,不能因为庆州兵败就觉得文臣不能领兵。”
苏景殊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得换个话题。
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待会儿还得吵架。
大宋哪儿有那么多文武兼备的臣子?不是读几本兵书就是文武兼备啊相公们!
庆州的拉胯程度已经不能说是胡乱指挥,李复圭任由西夏在家门口修筑堡寨结果都比他派兵去打强。
西夏内斗的厉害,梁太后早就想打个仗转移一下国内的争斗,可是打仗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西夏军队也不愿意再直面大宋的炮火,所以一直拖拖拉拉没打起来。
官家继位后不光停了给辽国的岁币,还下诏断了给西夏的岁赐,并且态度强硬的打压西北边境的走私问题,如今宋夏通商只能靠边境榷场。
大宋高兴榷场就开,大宋不高兴西夏那边就什么都买不着。
没办法,他们大宋地大物博,西夏有的货物大宋境内能找到替代品,大宋特有的货物西夏那边可找不到可替代的。
家底丰厚就是好,只要皇帝态度足够强硬,周边没有哪家能在经济上占他们便宜。
不过仁宗皇帝在位时周边的政权在经济上同样被大宋玩的团团转,就算朝廷不管,大宋的商贾也不是吃素的。
有钱很好,可是单单有钱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能力守住赚来的钱才行。
在周边的邻居全都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情况下,皇帝强硬起来非常有必要。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西夏这时候和大宋开战有些不明智。
首先那边在经济上已经被大宋卡了脖子,其次西夏的军队已经被大宋吓破了胆,和大宋打仗完全是得不偿失,不如先服软保证榷场能稳定开放。
隔壁辽国不好惹他们大宋就好惹了吗?
苏景殊很认真的想了想,感觉可能是大宋之前几十年给周边政权留下了软弱的刻板印象,所以才让他们觉得没事儿上来咬一口不碍事儿。
上层贵族不把士兵的性命当回事儿,真正要上战场的将士却很惜命。
不知道梁太后怎么和那些党项贵族达成了共识,今年那边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五月初就开始派兵十万在庆州不远处修筑堡寨。
无论是大宋还是西夏还是别的政权,在边境修筑堡寨只有一个意思:这块儿地盘是他们的,他们修了堡寨之后要以堡寨为基地来扩大领土面积。
所以大宋这边建堡寨的时候党项人经常来捣乱,西夏那边建堡寨的时候大宋的边军也不会干看着。
西夏那边号称派兵十万来修筑闹讹堡,用脚丫子想也知道肯定不是修寨子那么简单。
边地乡兵多是闲时耕种战时打仗,西夏修筑闹讹堡的地方离蕃部巡检李宗谅的屯田之地非常近,种地除了怕天灾还怕劫掠,西北的土地本就不肥沃,他们辛辛苦苦种地结果旁边来了伙儿有前科的强盗盯着这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