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一时情急之下,方才她答应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如今想来,她心里只有庆幸“这件事八郎做的很好。”
“这孩子从小就沉稳”
而经今日一事,程老太君是哭着回到了程家,她是又羞又愧,想着自己竟被一个几岁大的孩子给唬住,只红着眼对程浚道“你若是不嫌丢人,你自己去找你妹子闹,我是死都不会去了”
“反正我已是半只脚迈进棺材的人,实在不行,我就去找你爹好了”
这话说的程浚是脸色沉沉,私下对着秦小娘抱怨道“娘这话说的好生奇怪,明明是她自个儿听我抱怨几句,就说要去找程昭娘闹上一场,如今她话里话外的意思,怎么就变成了我的不是”
“哼,果然是人老了,一点道理都不讲”
他们母子之间的官司,秦小娘可不敢多言,毕竟程浚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即便她如今是程浚心尖尖上的人,也
不敢随便说话。
想在程浚手下讨日子,可不是那么简单。
本作者阿洙洙提醒您北宋捞兄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但嘴上不说,不代表她心里不清楚,她知道是程浚挑唆着程老太君去的苏家“您这话说的,人年纪大了总会有犯糊涂的时候,您和她老人家计较什么”
她忍不住想,自己以后侍奉起程浚来还是小心些为好,毕竟当初程之元虽有错,但程浚当日将程之元打了个半死,如今更是一面都没去看过程之元,更说以后再没这个儿子
且不提程家的恩恩怨怨,苏家却迎来了一桩大事儿。
原是苏轼与苏辙进了北极院后,在眉州是名声大震。
苏轼是因一进书院就屡屡拔得头筹的缘故。
而苏辙则因年纪小小的缘故。
这兄弟俩人在眉州已小有名气,已被人称为“神童”,所以被官府注意到,想要他们俩人前去参加童子科。
童子科,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年纪小的孩童设立的科举考试。
当然,也不是什么孩子都能参加,只针对于天资过人的孩童。
所以当官府的人找到苏老太爷说起这话时,苏老太爷很是高兴。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连官府都承认他那两个孙儿聪明过人。
但苏老太爷并非武断之人,儿子不在家,便将这事与儿媳程氏说了,只要她与俩孩子拿主意。
所以等着苏辙与苏轼俩兄弟三月底回家时,就听说了这消息。
因苏辙帮着设计了几款时兴的料子,纱縠行的生意是愈发好了,程氏的面上带着几分疲态,但更多的却是高兴,一开口就道“如今你们爹爹去了汴京赶考,你们翁翁的意思是要我与你们商量商量这件事。”
“你们俩虽年纪不大,可凡事都很有主意,这件事啊,你们兄弟两个自己商量就是了。”
说着,她更是笑着道“不管你们做出什么决定,娘都支持你们。”
苏轼是高兴坏了。
他兴高采烈看着苏辙道“八郎,太好了”
“是不是我们参加了童子科,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念书了”
“我可是听说那等才能出众之人还能得到官家亲自考问,若是答的好了,一二十岁就能当官”
“我还听说像杨亿,晏殊等人都是参加童子科当的官了”
说起晏殊,这人可是天底下很多读书人的偶像。
就连远在眉州的苏辙都时常听人说起这人,他几起几落,如今已官至宰相一职。
苏辙沉吟着没有说话。
他又何尝不知道读书辛苦寒冬腊月天不亮就起来,自己洗衣打水,每日所食也无多少油水,夜里更是时常有人起身,根本睡不好但参加童子科就一定好吗
并不见得。
苏轼也发现了苏辙的沉默,虽说大多数时候苏辙话不多,但他们同吃同住这么些年,苏轼一眼就能发现他的不对劲。
如今俩人已走出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