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四面城墙每面即便派一千人去守,整座城池也需要派至少五千人驻防。五千人便是五千张嘴,即便城中没有一个百姓,粮食全部供给士兵,消耗量也是惊人的。
当年皇太极取大凌河的策略,便是围而不攻。即便清军不能直接攻下城池也可以把其团团围住,把祖家军饿死。围城拼的就是消耗,清军的消耗固然很大,但大凌河城中的祖家军消耗更大,而且是坐吃山空。
最终祖大寿吃光城中百姓后开城投降,皇太极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大凌河。
如果把大凌河换成西式棱堡群呢?
毫无疑问,效果会非常好!
棱堡的一大优势就是需要的守军兵力极少。一座小型棱堡只需要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就可以抵挡成千上万的攻城士兵。这些小型棱堡虽然面积不大,但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那里。你拔还是不拔?
不拔他就在那里恶心你。
若是拔,棱堡抗火炮击打能力远比普通城池要高,最终还是得围城。
可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怎么围?派出多少人围?
派的人少了围不住,派的人多了粮食消耗是个很大的问题。
若是攻城方派出上万人围一个几百人防守的棱堡,围上个半年粮草要消耗多少?
而棱堡内的守军,完全可以储备几百人一年乃至更久的口粮。
怎么看,都是攻城方吃亏。
若是棱堡群,则更为恐怖,可以有效阻止骑兵推进。要想把这些钉子全部拔除,恐怕得倾尽举国之力。
当然,棱堡的强大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只有搭配犀利的火枪,棱堡才可以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这也是朱慈烺这么急着设立火器司,打造优质火铳的原因。
棱堡可以提供交叉火力,如果再搭配犀利的火铳,无疑可以起到机枪交叉扫射的作用。
棱堡、火铳,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把火铳换成了弓弩,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当然,棱堡不可能是绝对无敌的。
它的诞生是因为旧式火炮的出现,它的消失是因为开花弹的广泛使用。
朱慈烺现在自己都研制不出开花弹,满清自然也不可能制出。
所以,棱堡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
最关键的是修筑棱堡所需要的费用实在是太低了。
一座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花费不到一座县城的十分之一,以大明朝廷现在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在山东北部修筑一片棱堡群,彻底把满清军队阻隔在外。
满清不把这些棱堡尽数拔除,便是想劫掠棱堡群后方的村庄、镇子都不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