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着寒风从脚下木板缝隙中涌上来,没有恐高的司马师撇了眼城楼下方,隐隐觉得腿肚子有些紧绷。
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因为习惯了踩在大地感受到的实在感。
居高而思危吗
只是,此时不归去洛阳,不正是如石苞所说的那般置身事外、不立危墙之下吗
司马师心中思考着,手脚并用沿着梯子而下,但才下来几步,他似是想起了什么而倏然止步,怔怔的挂在梯子上片刻,又往上攀爬。
待再次下来后,他就大抵明白他阿父的用意了。
本质上还是思危。
但不是避开清查士家的危,而是“朝廷之望”不复的危。
司马懿说他“未在其位”,这个位子指的不是司马懿的官职与如辅政大臣等头衔,而是日后将继承“朝廷之望”的他,如今还没有站在这个位置上、更没有学会从这个位置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也是司马懿让他,再看一次司马孚与石苞书信的缘由。
石苞之所以给出了谏言,那是因为他只是依附司马家的外人,日后有可能“树倒猢狲散”的外人;而司马孚什么建议都没有,是因为他是家人,如论司马懿做什么决定与迎来什么结局,都不会也无法改换门庭。
是的,司马懿在这个时候回去洛阳,是要给予那些将他视作“朝廷之望”的权贵与世家一个态度,与他们共进退的态度。
在其位也要受其重。
既然大家唯你马首是瞻,那遇上事情的时候,你也得义无反顾的站在最前面,不管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有错。
不然,别人为什么要依附你、将你抬起来呢
你若是没有担当、不愿意出头,那他们也可以抛弃你,转而选出另外一个人来出头。
人心就是如此的微妙。
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分对错、不问是非的,只关乎立场。
说白了,司马懿归去,不仅是要保住那些权贵与世家的利益,更是为了保住自身的。且他被卷入这趟浑水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只要他为那些权贵与世家站位发声了、努力争取过了,若犹不能保住他们的利益,那便是天子曹叡太苛刻之故,归罪不到他身上。
相反,他们还会痛定思痛,出于抱团取暖的心思、为了不让自己日后的利益受损,愈发坚定的靠拢在司马懿身边。
至于天子曹叡那边的反应.
诚然,士家屯田事属太尉府,他归去洛阳后,肯定会被有些人以此作为理由,上疏请天子依着各司职责,让他取代卫臻统筹士家清查之事。
如此,他便是打乱了天子的部署,会不会让天子心有芥蒂嘛
无需担忧。
在预期之前卸下兵权归来,本来就是忠亮的体现。
天子曹叡还犯不着为一个小小的“不经意”,而寒了老臣之心。
况且,弘农太守不都求去官了吗
此时的天子曹叡,对清查士家的决心还有几分呢在满朝公卿的劝谏下,还能一意孤行多久呢
说不定,他此时归去,反而正中天子下怀的——
正好以各司职责有别为由,让他来统筹士家清查之事,以此来安抚各地屯田主官、维护朝野的稳定。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没看到在洛阳典农部的清查中,只是将被侵占的田亩追回来了就完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