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信来见。”朱翊钧斟酌了一番,直接召见了殷宗信。
殷宗信和盈嘉公主朱轩嫦一起到了通和宫面圣,盈嘉公主面圣后,就去找母亲去了,殷宗信则对皇帝详细汇报了下宿务海战的经过。
“两种勾枪,仍需要配置,虽然火器锐利难挡,但勾枪亦是海战利器,戚帅所言不虚。”殷宗信总结了下这一战得失。
姜确实是老的辣。
在水师是否要全面火器化,废除冷兵器的讨论中,戚继光力排众议,保留了大量冷兵器列装,这不是浪费,也不是火药不足,是冷兵器有冷兵器的好,军备不光是看大明本身,更要看对手的军备水平。
如果敌人是快速帆船,无疑火炮更好用,可敌人是小舢板,勾枪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朕打算任你做吕宋总督,继续王化吕宋,你可愿意?”朱翊钧看着殷宗信笑着问道。
“臣自然是愿意的。”殷宗信面色有些悲伤的说道:“臣久在赤军山港不在父亲膝下侍奉,臣回了马尼拉,父亲撒手人寰,灵堂未撤,三十六山夷贼蜂拥而至,臣想在京师为父亲守孝三年,以全孝道。”
“忘亲贪位为诋,人子不送为逆,还请陛下成全。”
忠孝自古不能两全,殷宗信希望可以在尽忠之余,也能全自己的孝道。
殷宗信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看起来也是很轻合理的,忘了父亲的恩情贪恋权位是诋臣,父亲年老,人子不送终就是逆臣。
这些话都对,但殷宗信的身份不对,殷宗信不是文官。
殷正茂是文官出身带兵打仗,但传到殷宗信,就是泗水侯府的武勋,武勋守孝讲的是‘金革无辟’,遇到打仗、朝廷需要,则要以国事为重。
殷宗信作为武勋,也不会考取功名了,所以,他这番话,就只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的推辞。
“你父亲把泗水侯府交给你了。”朱翊钧提醒了殷宗信一句,让他不妨把话讲明白点,猜来猜去没意思。
殷宗信本来想以孝道混过去,但陛下不好糊弄,他思前想后,才低声说道:“陛下,臣不想父亲所有心血,付诸东流,既然朝廷大臣都不赞同,臣可以留在京师。”
殷宗信选择了实话实说,把话讲明白了,按着一般士大夫奏对,绕来绕去一大堆,让皇帝猜,但殷宗信是个武夫,他直接讲明白,他知道,内阁封驳圣旨的事儿。
“有人给你递话了?”朱翊钧眉头一挑。
殷宗信点头,有些茫然的说道:“大臣们传话,也是为了臣好。”
“狗屁!”朱翊钧嗤笑了一声,靠在椅背上说道:“听他们胡说,为你好?好在哪儿?合着大臣们的意思是,吕宋这块大肥肉,你把握不住,交给大臣们把握是吧?”
“一派胡言!”
“陛下…”殷宗信听着陛下出口成脏,有些惶恐,反复挣扎了下才说道:“陛下,是真的为臣好。”
殷宗信讲了他这么想的理由,在大明做泗水侯、驸马,还是在吕宋做国王,傻子都知道在大明做泗水侯更好。
殷宗信还是喜欢留在大明腹地,吕宋开发的确多走一步,但也就一步,仍然属于六合八荒之地,和大明腹地是完全无法相比的。
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还是在大明天朝上国生活,看殷宗信把自己的儿子女儿,都送回大明教育就知道了。
其次,他真的有点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