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祖作为阁臣,请求觐见,为这些臣子求情,但他没有得到准许觐见,急的团团转的陆光祖找了申时行,申时行表示无能为力。
在王国光病逝前,申时行就提前跟这些科道言官讲了,王国光是社稷之臣,切勿妄言。
最起码也要言之有物,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陛下最是反感这个。
陆光祖只好求到了宜城侯府门前,希望张居正能够出面,请陛下收回雷霆之怒。
但陆光祖得到的答复是,元辅帝师张居正,不在京师,前几日就去了天津府,写要采风,张先生去看大船,向海员们了解海上生活了。
张居正真的不在京师,不是推脱。
陆光祖急忙写信,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天津府请张居正回京,这关键的节骨眼,他张居正居然不在!怎么能不在!
次日清晨,陆光祖得到了回信,里面就一句话:老朽力衰已然致仕,即无力,更无心。
张居正他要是没致仕,他还有立场有能力,拦一下陛下,这么些年,他也没少干;
但现在他退了!
无事一身轻,他现在是宜城侯是世袭官,已经没有官选官立场,更没有能力去拦陛下了。
张居正得知消息之后,只觉得陛下闹一闹也挺好,年轻人嘛,不气盛就不叫年轻人了,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次申时行入阁被做票,陛下直接废了廷议制度。
现在一年多了,陛下气儿终于消了,凌云翼借着致仕的机会,才游陛下,改为了一月一次,不过什么时候召开,全看陛下心意。
已经有了一次,非要第二次挑衅陛下权威,在张居正看来,朝臣们多少有点觉得,陛下没了他张居正,就变得好欺负了。
所以,张居正的回答是,即无力,也无心,他还在天津府不回来,继续看他的大船。
张居正在天津府待得很开心,因为他当初为了漕运捣鼓出来的漕粮箱,人们都叫太岳箱,就是他张太岳发明的箱子,而且装各种货物、不同规格的漕运箱,都叫太岳箱。
张居正随便找点海员询问,这些海员都对他很尊敬,觉得这都是他张太岳赏饭吃。
他当初捣鼓这个漕粮箱,主要是为了海漕的顺利推行,解决海运漕粮容易倾覆,万万没想到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漕粮箱的发明,让海运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没有比亲眼看到自己的政令惠及万民,更开心的事儿了,张居正还舍不得回京,等陛下发完了脾气,他再回去为王国光送行就是。
朱翊钧其实也在等张居正的反应,无论怎么讲,元辅帝师的面子,都是要给的。
“陛下,先生回信了。”李佑恭将一封火漆封好的书信,交给了陛下,朱翊钧检查后,打开了书信。
里面更加简短,就只有三个字:打得好。
“先生也是演都不演了。”朱翊钧看着这铿锵有力的三个字,见字如见人,张居正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写的很是轻松,看起来,他真的不想理会朝里这些乱糟糟的事儿。
以前必须站在官选官的立场上,拦着皇帝,是出于臣子的职责,现在只有世袭官在身上,和陛下也只有师生情谊了,那张居正也懒得继续演那个顽固保守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