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团队的负责人王工显然是行家里手,他站在秦昊身旁,环视一圈后,随即拿出平板开始记录。n
“李总,您这边对工厂的设计有什么特别要求吗?”n
王工问道。n
李总面带笑意:“当然,我们希望能在保持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环保和节能,这也是秦总之前提到的关键。”n
他看向秦昊,似乎在请求进一步的指示。n
秦昊略微皱眉,思索着对策:“我觉得,这次不妨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做重点突破。”n
“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浪费。”n
他的话一如既往地简洁明了,目标明确。n
王工点头附和:“是的,现在正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的好时机,智能系统的引入会大大改善工厂的运行模式。”n
他的建议得到了多方认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n
一旁的赵泽宇则认真观察着两位专家的谈话。n
他插话道:“如果需要调整生产设备,也要考虑到与现有流程的接轨,可能还需要定制一些软件。”n
李总仔细听着,频频点头,他知道这不算是小事。n
秦昊上下打量着整个工厂:“这个项目必须做精做好。”n
在李总的工厂考察结束后,秦昊和他的团队移步到会议室,准备详细讨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细节。n
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秦昊环顾四周。n
“这次的项目我希望能成为一个标杆,”他开口道,“不仅要实现高效,还要环保,这是我们企业一直在追求的。”n
王工立刻响应:“秦总,智能化系统在生产线的运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我们规划得当,一定能够成功。”n
赵泽宇则打开笔记本,列出了一些可能涉及的调整细节:“我们需要评估智能系统与工厂现有资源的兼容性,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软件的定制,具体而言,或许需要与几家技术公司磋商,找到最合适的方案。”n
李总点头:“虽然可能会有不少困难,但我认同这是我们必须走的一步。”n
“希望这能在市场上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n
会议结束后,赵泽宇和王工留下讨论具体的执行细节。n
赵泽宇向王工询问:“我们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初步兼容性测试?”n
王工若有所思地回答:“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不过我会尽量加快进度。”n
“到时,你的团队可以开始软件调整的工作。”n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默契十足。n
就在这时,秦昊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是怀特。n
“秦总,我听说你在尝试工厂智能化改造,我对这方面投入相当有兴趣,或许我们可以找时间详谈?”n
秦昊的声音透着自信:“当然,我们可以合作,现在我正尝试推动这一改革。”n
散会后,秦昊坐在办公室里,思索着刚才会议上的讨论。n
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艰巨但极具潜力的项目,他相信赵泽宇和王工定能胜任这项任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