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50章 破甲连弩

第50章 破甲连弩(3 / 4)

如此一来,在开战之后用掉的T-80其实是在减轻作战负担。

简单的说,在防御阶段,不再需要面对这个油老虎。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

T-80是装备给一线主力部队的突击装备,因此在西骆沙的3种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数量也最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各型T-80的数量总共还不到5000台。

显然,这只能说是少得可怜。

T-64的产量超过了8000台,以便宜出名的T-72的产量已经超过了2万台,而且还在以每月数百台的速度生产!

这些T-80几乎全都给了沿着伏尔加河西岸部署的一线突击部队!

只是在第一近卫军的第9装甲师,就有364辆T-80U。

这显然不是在否认T-80U的性能。

要说的话,T-80U其实是西骆沙最强大的主战坦克。

除了拥有标准的125毫米滑膛炮之外,T-80U的先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了装甲防护上。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其炮塔的正面防护相当于800毫米的质装甲,车体的上首部分也达到了700毫米。

关键,这还是没有使用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水准。

在披挂上了爆炸式反应装甲之后,T-80U的炮塔正面,针对破甲弹的防护强度达到1200毫米!

如果情报没错,那么T-80U将是西骆沙有史以来防护最强的主战坦克!

其实,绰号“连弩”的KD-28A重型反坦克导弹的设计指标,即陆军定下的必须达到的破甲深度,就是由此确定的!

在研制“连弩”的时候,军情局已经获得较可靠的消息,西骆沙的新式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将超过1000毫米,甚至可能达到1200毫米,也就是比帝国陆军当时的主力反坦克导弹的900毫米高出一些。

结果就是,帝国陆军要求“连弩”的击穿厚度绝不能低于1200毫米。

这也导致“连弩”的发射质量超过了45千克,且只能由直升机搭载,根本无法由单兵使用,就连车载都比较困难。

当然,采用串联战斗部这些,其实都是后来的要求。

虽然根据测试,“连弩”的垂直穿甲深度高达1400毫米,远远超过了设计指标,但是同样有情报表明,纽兰共和国的M1A1采用新式复合装甲,极有可能在未来配备反应装甲,等效防护厚度恐怕会达到惊人的1600毫米,甚至1800毫米,并超过当今所有反坦克导弹的破甲厚度。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不但要求“连弩”的改进型把破甲厚度提高到1800毫米以上,还开始研制更新式的,准确的说是采用全新攻击模式的反坦克导弹,只不过首先拿单兵轻型反坦克导弹试水。

这也很好理解,直升机搭载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对尺寸与质量的限制并不严厉,能采用尺寸更大药罩,以及更多的装药提高破甲厚度,而单兵使用的轻型反坦克导弹,显然不能这么随意了。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的新一代轻型反坦克导弹,首次采用了“攻顶”模式。

通过避开坦克正面装甲,靠电子设备控制,让导弹在坦克的头顶上面引爆,再靠金属射流打穿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也就能够在不增加导弹质量与尺寸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理想的摧毁效果。

可惜的是,这种新式导弹还没有研制成功。

当然,对付T-80U,“直-10A”携带的“连弩”是绰绰有余,更何况列装一线部队的其实是KD-28C。

这种最新的改进型,因为采用小型化的电子元器件,能够配备大尺寸的前置战斗部,破甲深度达到1500毫米。

别说T-80U,即便是以防护好著称的“挑战者”也肯定扛不住。

对以每小时240千米的速度飞行的“直-10A”来说,飞行10多千米,也就3分钟。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