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时期,军情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清楚西陆集团设在前沿地带的临时接入点。
当然,军情局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虽然靠这些通信接入点,指挥列车能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线路,但是再怎么有效,都无法彻底的消除自身的电磁信号。
准确的说,指挥列车肯定得向外发送信号。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用来确认身份的微波信号。
每一趟指挥列车上,都有一套自动运行的微波通信设备,其唯一任务,就是每隔几分钟或几秒钟发送一次身份识别信号,让附近部队知道这是指挥列车,避免被误伤,同时获得己方部队的掩护。
关键就是,识别信号中包含指挥级别。
当然,如果在危险地区活动,还会派其他指挥列车执行欺骗任务,那就更加需要通过识别信号来确认司令官的位置。
军情局努力几十年,都没搞到西陆集团指挥列车身份识别信号的破解密码。
不过,军情局已经掌握了识别信号的工作频段。
用王庆恩的话来说,现在需要的,其实就是搞清楚哪一趟才是真正的指挥列车。
大战已经爆发,而且东方集团打得还不算太差,如果西陆集团的指挥列车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活动,肯定有掩护。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至少有5到10趟同种类型的军用列车负责进行战术欺骗。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军用列车一般在帝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而且会一直在铁道上行驶。
显然,同时攻击5到10趟军用列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投入足够的轰炸机,因为这些军用列车分布在几十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之内,根本没办法保证所有的攻击行动在同一时间开始。
那么,在第一次攻击后,其他的指挥列车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邻近的车站。
除了紧急疏散列车上的官兵之外,还会得到防空部队的掩护。
此外,西骆沙空军也会派战斗机过来提供掩护。
在理论上,摧毁西陆集团前线司令部的概率最高也就20%。
可见,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搭载了前线司令部的那趟指挥列车。
用王庆恩的话来说,只要能找到就肯定能摧毁。
“照你这么说,要如何才能找到那趟列车?”
“联合行动。”
李天凌锁紧了眉头,不过没接话,等王庆恩说下去。
“按照上面的安排,西北战区会在14日晚上,在从萨马拉到新罗西斯克的整条战线上展开反击,而且是同时开始,各部队发起反击,也就是打响战斗的时间差不超过5分钟,尽可能确保一致。”
“到时候,西陆集团在整条战线上的作战部队,都会跟后方联系,汇报交战情况与请示上级安排。”李天凌接着说了一句。
王庆恩点点头,说道:“几十个师的作战部队同时与司令部联系,要向这么多部队下达指令,哪怕指挥列车停在火车站里面,有线通信线路也未必够用,到时候肯定会用电台分担通信任务。”
“负责欺骗的指挥列车没有电台?”
“当然有,不过肯定无法在同一时间启动。按照军情局推测,哪怕敌人想到让其他指挥列车启动电台,中间也会有大约5到10分钟的时间差,而利用这点时间,足以确认司令部在那趟列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