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可以航行的海上作战平台,不会停留组某处海域。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在遇到严重威胁之后,能够以30节以上的速度持续航行数日。
这意味着,反航母作战具有十分明显的时效性。
根据帝国海军总结出的经验,从侦查到完成攻击的时间,最多就只有3个小时。
如果没有能够在3个小时内完成攻击,航母战斗群就能够航行到100海里,也就是差不多190千米外。
这个范围超过了几乎所有反舰系统的搜寻范围。
当然,在实战当中,根本就没有3个小时。
道理也很简单,在发现行踪暴露,或者是威胁增强之后,航母战斗群必然会加强防空的力度,并且通过电子干扰等手段,掩盖航母的行踪,降低航母遭到打击的概率,让敌人错过打击时机。
对此,西陆集团同样是心知肚白。
不管怎样,西陆集团有几艘航母,了解航母的用途,知道反航母作战的难题是什么。
其实,这也正是西陆集团集中力量发展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并且首先提出饱和打击战术的关键所在。
相对于传统的反舰手段,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完成攻击所需的时间更短。
以3马赫速度飞行的反舰导弹飞完500千米只需要10分钟!
如果是攻击机,哪怕高空超音速突防,飞行500千米也需要15分钟,超低空高亚音速突防需要30分钟。
不过,这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才能及时的发现航母。
为此,西陆集团装备了上百架海上巡逻机,专门开发了海洋侦查卫星,甚至让潜艇执行侦查任务。
可惜的是,这些侦查手段都有明显的缺陷。
巡逻机容易被击落,侦察卫星获取的情报未必能够及时得到利用,潜艇本身就是航母的打击对象。
直到现在,发现在远海活动的航母都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只要航母战斗群在远海活动,受到打击的可能就不太大,遭到突然打击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海军更加愿意把航母部署在梵炎洋与东望洋的原因。
如果在较为狭窄的海域活动,航母很容易遭到打击。
陆心海就是这样的狭窄海域。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如果不是为了控制至关重要的夕梵运河,守卫亚历山大港,帝国海军恐怕早已放弃陆心海。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就一度打算撤掉陆心海分舰队。
这意味着,帝国海军必须考虑在狭窄海域作战时所要面对的挑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直接面对西陆集团打造的反航母体系,确保能顶住其发动的饱和攻击。
毫无疑问,这也是帝国海军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最为关键的战术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