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才是关键所在。
派驻斯班王国的“火神”轰炸机,靠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再加上反舰导弹的射程就有了3500千米的打击半径,能够在北夕落洋的南部海域截击北上的舰队,从而阻止帝国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要说的话,在没办法借道陆心海之后,帝国海军也就只能从南夕落洋北上。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
迢曼帝国早就做好了封锁陆心海,通过在直罗海峡布雷,以及派潜艇伏击等方式堵死陆心海,让梁夏海军无法从陆心海进入北夕落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北夕落洋方向的作战压力。
至于陆心海方向的威胁,反到不在迢曼帝国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面,而罗利王国是在南面,因此在陆心海的北岸登陆,再攻打迢曼帝国本土,就得翻越阿尔卑斯山,作战难度反到在前出北夕落洋,并进军北海之上。
只是后勤保障,就足够拖垮任何试图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军队。
阿尔卑斯山对防御方的价值,跟乌拉尔山相似。
可问题是,没法用同样的手段阻止梁夏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陆地上被击败,那么西陆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夕落洋的中部海域与梁夏海军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火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进驻伊比利亚半岛,或者部署在属于斯班王国的加那利群岛,“火神”都能够攻击从南夕落洋北上的梁夏舰队。
有如此巨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没有理由不采购“火神”。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才大量装备这种由布兰工程师设计的轰炸机。
问题总有两面。
迢曼空军大量装备“火神”轰炸机,还因为没有更好的轰炸机可用。
如果有“轰-10”或者B-1B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或者是“轰-9”与B-52这样的战略轰炸机,迢曼空军肯定不会选“火神”。
在最初的时候,迢曼空军也没想过让“火神”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按照其最初订下的指标,“火神”确实属于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挂着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
受到技术限制,还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火神”采用在轰炸机中非常少见的三角翼。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机翼的面积,提高升阻比,并且增加载油量,在采用4台推力较小的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80吨的起飞重量,而且拥有同级别轰炸机当中较为出色的航程。
如果部署在西骆沙,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勉强够了。更何况,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还能够延长50%,达到6000千米,从而具备对梁夏帝国中西部城市进行轰炸的能力。
只是,体量不足严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为了实现对海打击,迢曼空军采购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弹仓里挂在副油箱,并且在机翼下增加了6个重载挂点。
原因也很简单,弹仓太小了,装不下重型反舰导弹。
只是,这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飞行阻力大增,导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弹仓里挂载10吨炸弹的时候,“火神”拥有大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而在外部挂在6枚总质量还不到9吨的重型反舰导弹,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相当于巡航飞行阻力增加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