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防空战舰已经开火,而且进入到防空作战阶段,未必能及时进行敌我识别,战舰的火控系统往往会把附近所有空中目标当成威胁,并且朝威胁最大,比如离得最近或者飞得最快的目标开火,所以之前拦截导弹的战斗机都已经转向撤离,主动飞出了交战区域,没继续追击导弹。
这个时候,问题显现了出来。
舰队北面,就只有“辉州”号1艘防空巡洋舰。
舰队里面的另外2艘防空巡洋舰,“檀州”号与“铭州”号分别在西边与西南。
其实,“辉州”号之前是在舰队西北,在预警机发现了从北面杀来的轰炸机之后才转为向东航行。
“檀州”号也已经转向,可是离得太远了。
在“辉州”号开火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时候,“檀州”号在西南大约6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导致“檀州”号根本就没办法为“辉州”号提供掩护。
5点刚过,“辉州”号就遭到了打击。
虽然在最后十几秒,“辉州”号上的两座速射炮击落了5枚反舰导弹,但是射向该舰的导弹超过了10枚。
随后,“辉州”号就被3枚反舰导弹击中。
按邻近舰艇的报告,至少有3枚反舰导弹在受到诱饵弹的干扰与欺骗之后,放弃了近在咫尺的“辉州”号。
只是,攻击并没有结束。
这个时候,“毁灭”反舰导弹的“智能化”特点显现了出来。
在“辉州”号遭到攻击之后,剩下的约30枚反舰导弹没再攻击这艘战舰,都继续向南飞行。
关键还有,直接放过了在“辉州”号南面的一艘反潜护卫舰,径直扑向了“李铭博”号航母。
其实,“李铭博”号就在这艘护卫舰南面大约10千米处。
也就是说,重新爬升到高空,并且负责引导的反舰导弹,在发现护卫舰的同时,也探测到了护卫舰南面的航母。
显然,航母更有吸引力。
结果就是,至少有20枚“毁灭”冲向了“李铭博”号,而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导弹采用的俯冲攻击弹道。
这也是“毁灭”的一大特点。
对付航母等高价值目标,即便从低空突防,“毁灭”也会在弹道末端爬升,然后从数千米的高空发起俯冲。
关键就是,拦截俯冲的导弹难度更大。
此外,通过俯冲能提高速度,从而增强导弹的威力。
不过,这也恰好“拯救”了“李铭博”号。
在短短的3分钟内,至少有11枚“毁灭”击中了这艘航母,其中7枚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虽然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彻底炸毁,舰桥也被毁,伤亡官兵数百人,但是这些导弹并没对舰体构成严重损伤,而且爆炸产生的损坏,特别是引发的大火都得到控制,并没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薛远征”级不但采用装甲甲板,而且率先使用了复合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