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这一套战略,根本算不上秘密。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波伊战争结束,帝国海军的发展受到限制,军情局就获得了可靠情报。
纽兰海军已针对帝国海军做出的战略调整,全面修改了战略计划。
其中关键,就是利用梵罗国牵制帝国海军,然后寻找机会歼灭帝国东望洋舰队,夺取东望洋的制海权,并且攻占霍瓦依群岛。至于是否继续打下去,则要看交战情况,特别是双方兵力对比。
纽兰海军有明确的目的。
在开战后,首先夺取制海权,然后攻占霍瓦依群岛。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要说的话,这不是什么秘密。
如果帝国海军把重兵留在东望洋,那就是以逸待劳,等帝国海军找上门去,再依托本土优势击败帝国海军。
纽兰空军拥有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能击溃任何靠近其本土的舰队。
如果帝国海军向梵炎洋增兵,先解决后顾之忧,纽兰海军就主动出击,争取在霍瓦依群岛的附近打一场歼灭战。
其实,这也是纽兰空军坚持发展重型战略轰炸机的关键所在。
像B-52H与B-1B这类重型战略轰炸机,能够挂载数十枚反舰导弹,对6000千米之外的舰队发起攻击。
这个打击范围,足够覆盖霍瓦依群岛。
可见,纽兰海军的作战方案也很有针对性。
现在摆在帝国当局面前的问题是,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首先稳住梵炎洋。
其实,林世平更倾向于后者。
不是说怕跟纽兰共和国交战,而是现在没有能战胜纽兰共和国的绝对把握。
问题,其实就出在了情报上。
因为军事卫星系统遭到西陆集团攻击,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侦察卫星,所以帝国已经无法对望夕运河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而在茫茫大海上搜寻纽兰舰队,那就更加的不靠谱了。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已经放弃在北夕落洋上唯一的海军基地。
现在,只有几艘潜艇在北夕落洋活动。
也就是说,不要指望安排潜艇去执行侦查任务。
至于军事卫星补网发射,以目前进度,至少需要3个月,最多需要4个月,才有可能恢复到战前水准。
连纽兰舰队在哪里都不知道,谈什么长途奔袭?
再说,5艘航母就够了?
如果是要去东北东望洋,也就是靠近纽兰西海岸的海域作战,首先要考虑的其实是纽兰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按照第51特混舰队的表现,至少要3支三航母战斗群,才有足够的把握。
这等于说,需要等到封存的航母启封,并且形成战斗力,帝国海军才有发动进攻所需的兵力。
这就不是几个月能搞定的了。
按海军提交的计划,最快都需要1年,才能够让第一批封存的大型航母恢复完整的作战能力。
综合这些因素,林世平才在情报文件中强调了一点,纽兰共和国有可能会提前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