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曾经的布兰王国。
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的上百年里,布兰王国就是依靠“离岸平衡手”身份,拉拢西大陆上的二流强国,打击对其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的头号劲敌。比如在洛克帝国时期,布兰王国拉拢迢曼王国与骆沙帝国组建了“反洛克联盟”。等骆沙帝国发展壮大,布兰王国立即跟已经大不如前的洛克共和国结盟,扶持忒尔帝国跟骆沙帝国鏖战数了十年,期间甚至联合即将大出的梁夏帝国,从东边打击骆沙帝国。在迢曼帝国一跃成为西大陆的头号霸权之后,布兰王国又故伎重演,拉拢骆沙帝国与洛克共和国组建“反迢曼同盟”,而这个同盟集团,最终成为第一次全球大战的西大陆策源地。
不难看出,布兰王国能够风云纵横上百年;要不是梁夏帝国异军突起,特别是梁夏海军在那个时代不世战神陈炳勋的率领下,一举打下了狮泉城与基布要塞,夺得梵炎洋的绝对制海权,掌握了南方次大陆的经济命脉;恐怕布兰王国的国运还能够维持上百年,至少不会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前丢掉霸主的桂冠;而这一切的基础,其实是拥有那个时代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强大海军!
没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屈居布兰三岛的弹丸小国,连个屁都算不上!
不说别的,布兰王国的本土面积还不到狭夷皇国的七成,而且同时期的人口规模也比狭夷皇国少得多。
如果放在东方,布兰王国的地位还比不上狭夷皇国。
从这个角度看,纽兰共和国要重写布兰王国的辉煌,以“离岸平衡手”身份压制巨大陆上的超级霸权,首先需要的,其实就是一支强大的,还必须是全球无敌的舰队,以及由此获得的,在全球海域的绝对统治权。
可惜的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第二次全球大战,其实就是纽兰联邦夺取全球霸权的最佳,甚至是唯一机会。
据战后解密的相关资料,当时的纽兰领导人确实有野心。
说得简单一点,纽兰领导人试图用第一次全球大战时的战略,等到其他列强拼得头破血流之后再出面收拾残局,并借机打击头号劲敌,也就是利用“休战20年”迅速恢复元气的梁夏帝国。
只要这条路走通了,哪怕没办法彻底打败梁夏帝国,也肯定能够夺得全球霸权。
其实,纽兰当局想要获得的只是全球霸权。
哪里想到,率领梁夏帝国参战的是该时代最伟大的,也是梁夏帝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
结果就是,等到纽兰当局反应过来的时候,梁夏帝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用史学家的话来说,纽兰领导人是自己玩脱了。
同样是从事后的角度看,如果纽兰联邦没有耽搁1年的宝贵时间,而是跟随狭夷皇国等列强参战,并且出兵参与对付梁夏帝国的战斗,那么第二次全球大战很有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关键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爆发时,梁夏海军仅6艘舰队航母,而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总共有9艘舰队航母。哪怕梁夏海军拥有白止战,也未必能够靠一人之力补上3艘舰队航母的差距。
当然,这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在现实中,纽兰海军要称霸全球,首先就要打败如日中天的梁夏海军,特别是强大的航母战斗群。
那么,对纽兰海军来说,肯定需要性能先进的反舰导弹。
只是,需要先进反舰导弹的不仅仅是纽兰海军。
相对而言,迢曼帝国面临的海权威胁更大。这就是,迢曼帝国很容易遭到海上封锁,而且被封锁之后,根本无法依托本土的资源打赢全球大战,哪怕是控制了整个西大陆,胜算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