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舰队指挥官更喜欢让浮在海面上的战舰来搭载与使用弹道导弹。
结果就是,在“潜射反舰弹道导弹”的方向上,纽兰海军浪费了10多年时间,却没搞出什么名堂来。
到这一步,纽兰海军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了。
随着梁夏帝国走出谷底,特别是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爆发全球大战的风险越来越大。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舰队决战当中取胜,纽兰海军只能急病乱投医。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原本已经成为鸡肋的“三叉戟”C4迎来了新生,再次获得了重视。
道理也很简单,“三叉戟”C4能够携带2000磅重的弹头飞行1500海里!
此外,如果把射程缩短到1000海里,弹头质量还能提高到3000磅。
这个射程,意味着“俄亥俄”级能在梁夏舰载反潜巡逻机的作战半径,甚至是大型攻击潜艇的掩护区域外发起攻击。至于达到了2000磅,甚至3000磅的弹头,让“三叉戟”C4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毁伤能力。
如此大的运载质量,意味着可以使用性能更好的战斗部,比如配备火箭助推发动机,能在弹道末端进行高过载机动,甚至是从高空俯冲发起攻击的自导弹头,从而大幅度提高突防概率。
按照纽兰海军做的测试,只要弹头的末端速度达到了3马赫,就能突破现在所有的舰队防空系统。
在3000磅的范围之内,让弹头达到3马赫的突防速度,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就是,对付战舰并不需要太大的弹头,哪怕是对付航母,500千克级的战斗部就足够了。
哪怕是“薛远征”级超级航母也顶不住1枚500千克重的半穿甲战斗部的直接打击。
再说,反航母作战,首先考虑让航母丧失作战能力,破坏航母的飞行甲板,其次才是将航母击沉。
在激烈的战斗当中,飞行甲板遭到破坏的航母,就只能等着挨揍。
总而言之,用“三叉戟”C4来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至少让这种导弹变得物有所值。
为此,纽兰海军一直在投资研制专门用来执行反舰任务的战斗部。
或许为了保密,也有可能担心在国会遇到阻力,毕竟“三叉戟”C4的糟糕性能已经遭到很多国会议员的抨击,很难以“三叉戟”C4的名义获得拨款,所以纽兰海军直接用采购经费,以补充训练消耗的名义购买了一批反舰弹头,而且在潜艇做大修的时候替换了一部分常规弹头。
这些配备了反舰弹头的导弹,都由东望洋舰队的10艘“俄亥俄”级搭载。
总共有大约70枚“三叉戟”C4更换了弹头,占比近三成,不过是分散部署在10艘潜艇上。
也就是说,这10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不但充当战略预备队,还肩负着反舰作战的重任。
要说的话,这也是让斯塔克最头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