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严格按照战舰的标准建造武库舰,不降低战术性能指标,武库舰的造价就绝对会跟航母持平。再把昂贵的导弹算上,武库舰的实际维持价格同样不会比搭载几十架舰载机的航母低。
至于作战的效费比,两者更加没有可比性。
说得直接一点,既然不差钱,为什么不多造几艘航母呢?
其实,斯塔克就是航母的坚定拥护者,一直反对发展武库舰,至少不是现在搞的那种武库舰。
在他看来,武库舰应该是以舰载航空兵为主的,现有突击力量的有效补充。
也就是说,武库舰的使命是用搭载的导弹执行首轮突击任务,提高突防率,并降低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损失。
制海作战也是如此。
在发现敌舰队之后,由武库舰发射的反舰导弹进行首轮突击,消耗敌舰队的战斗力,特别是防空火力。如果能摧毁,哪怕是瘫痪敌舰队的主力战舰,那就更好了。接下来,才是舰载航空兵发起突击,用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摧毁与歼灭所有敌舰,取得舰队决战的胜利。
只是首轮突击就足够了。
在面对上百枚,甚至是数百枚重型反舰导弹的生死关头,任何一支舰队都无法派战斗机执行截击任务。
其实,只要能够打掉敌舰队里的主要防空战舰,就算是大功告成。
没有防空战舰掩护,而且难以派出防空战斗机,即便是梁夏舰队,也肯定顶不住接踵而至的空中打击。
换个角度,安排舰载航空兵执行首轮突击任务,那将是另外一个结果。
不要忘了,纽兰海军缺的不止是航母,还有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以及更加宝贵的高素质飞行员。
真要是硬碰硬,纽兰海军没什么胜算。
按照这个思路,斯塔克在几年之前就提出,没必要搞武库舰,“俄亥俄”级就能够执行反舰任务。
办法也很简单,就是为搭载的“三叉戟”C4换上反舰弹头,再像其他战舰那样编入航母战斗群。
指挥上的问题?
让“俄亥俄”级与航母搭档,就跟在航母后面,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浮上海面,以便跟其他战舰进行通信联络。
再是紧张,也不差这几分钟!
一次把168枚“三叉戟”C4发射出去,哪怕对手是拥有3艘超级航母的特混舰队,那也是绰绰有余!
可惜的是,在几年之前,斯塔克人微言轻,没有人把他的建议当回事。
不过,几个月之前,斯塔克的这个建议终于获得了海军司令部的重视,而且立即进入到行动阶段。
此时此刻,隶属于夕落洋舰队的6艘“俄亥俄”级就在造船厂里大修,其中主要项目就是为搭载的“三叉戟”C4导弹换上反舰弹头。在完成之后,这6艘潜艇将通过望夕运河开赴东望洋。
这么安排,只是因为生产反舰弹头的工厂,也就是雷声公司的兵工厂在东海岸地区。
当然,还跟东望洋舰队的“俄亥俄”级潜艇得执行作战任务有关。
按照斯塔克的部署,10艘“俄亥俄”级分成2支分队,其中第1分队在后方,执行的战略威慑任务,在必要的时候对梁夏帝国本土,或者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前沿军事基地发起打击。另外一个分队编在第51特混舰队里面,准确说是在舰队后面,并直接听从斯塔克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