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国际局势能保持大致和平,真正的关键,其实是梁夏帝国不愿意承受惨烈的战争代价,特别是梁夏民众对战争的反感,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东方文化里面“以和为贵”的核心思想。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廉旭升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丢掉了首辅宝座。
让廉旭升在论议两院失势的,其实是一个传言。他会在第三个任期内,发动第三次全球大战。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解密的资料,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仅仅是一个传言,就让战时首辅失去了支持,足以说明当时的国情。在帝国内部,不管是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还是底层的平民,都已厌倦了战争,都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秩序,而且不想在有生之年再次遭受战火洗礼。
在西方有这样的观念吗?
可想而知,真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拥有了挑战梁夏帝国的实力,和平肯定没办法维持下去,战争会立即爆发,而且惨烈程度肯定远远超过第二次全球大战。
三足鼎立的局面始终都没有形成,关键就是迢曼帝国的体量太小,以迢曼帝国为核心的西陆集团太过弱小。
可见,迢曼帝国欠缺的,也就只是大一统。
从这个角度看,哪怕是打赢了第三次全球大战,也无法消灭所有对手,甚至无法长久的保持军事占领。
按3次推演得出的一致结论,第三次全球大战只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而且对西陆集团造成的破坏足够大,必然会促使西大陆国家在战后走向统一,而由此诞生的西陆国的威胁远远超过了迢曼帝国。
如果促成纽兰共和国开始在孤大陆搞统一,将更加麻烦。
真要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全球大战就将常态化,连年的战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也就是通过这3次推演,帝国高层统一了认识。
哪怕第三次全球大战是不可避免,也要严格控制持续时间与波及范围,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就在东望洋上,跟纽兰共和国的战争。
这里,牵扯到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在必要的时候,帝国得做出牺牲,向现实妥协。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需要做好丢掉霍瓦依群岛的思想准备,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把霍瓦依群岛当停战筹码使用。
如果能够与纽兰共和国停战,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
当然,这不是认怂。
在周涌涛的计划中,不是说战争爆发之后,立即交出霍瓦依群岛,而是在打掉纽兰共和国的锐气之后,再考虑停战谈判。
霍瓦依群岛只是谈判筹码,最多就是实现停战的主要因素。
该计划的关键,其实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掌握战略优势的情况下,再跟纽兰共和国谈判。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谈出对帝国有利的结果。
至于迢曼帝国,反到没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迢曼帝国能够坚持到梁夏帝国与纽兰帝国停战的那一天,唯一的选择,就是跟梁夏帝国停战。
此外,跟迢曼帝国的停战谈判很有可能会同步进行,毕竟迢曼帝国早就秘密的跟纽兰共和国结盟。在纽兰共和国愿意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的情况下,迢曼帝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跟梁夏帝国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