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侦查卫星根本靠不住。
在这个问题上,西陆集团的做法就能说明问题。
按照西陆集团,准确说是迢曼海军的作战方案。如果全球大战是突然爆发,特别是梁夏帝国发起突袭,那么留给迢曼海军的时间其实只有几个小时,即迢曼海军必须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摧毁对其构成致命威胁的梁夏舰队。如果失败了,或者错失了机会,迢曼帝国必然会战败。
关键就是,在有预谋的发动战争的情况下,梁夏帝国有能力在几个小时之内摧毁或者瘫痪西陆集团的卫星系统。
正是如此,除了大力发展海洋监视卫星外,西陆集团还很重视远程侦察机,以及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侦查平台的战术。
关键体现在战术应用上。
平时,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帝国的舰队离开军港,或者是进入能够攻击西大陆的北夕落洋,总会有几艘西陆集团的间谍船赶到,并全程尾随。在靠近西大陆的时候,还会有远程侦察机赶来凑热闹。通常是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视,一直到帝国舰队转向返航,或者远离西大陆。
此举,就是为了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帝国舰队的行踪,确保在战争突然爆发之后,能立即发起攻击。
别看这套战术十分粗暴,却非常管用。
几十年来,特别是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舰队就很难,其实是再也没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靠近西大陆。
只是,帝国海军显然不会采用如此“野蛮”的办法。
对付纽兰海军,这个办法也未必管用。
主要就是,东望洋太过辽阔,其面积相当于地球的一半!
再说,纽兰海军把一半的战舰部署在夕落洋上,北夕落洋又不是那么宽敞,距离帝国本土更是十万八千里。
按照帝国海军估算,如果采用西陆集团的伴随跟踪战术,至少得装备300艘间谍船。
关键,还都得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至少都要达到远洋渔船的水准。
显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肯定不会为海军提供采购300艘远洋渔船的经费。
那么,摆在帝国海军面前的情况就是,需要一种可靠的战时侦查平台,还必须是战略级别的。
毫无疑问,“暗夜凤凰”完全符合海军的要求。
可惜的是,在整个研制过程当中,特别是确定为战略侦察机之后,空军就对具体的性能指标做了重大调整。
往简单说,就是放弃了很多对海军来说非常关键的战术任务能力。
比如,空军一直没想过让“暗夜凤凰”具备实时处理情报的能力,也就没在相关方面做任何努力。
当然,这里有技术上的问题。
虽然以CCD元件为核心的数码照相机已经问世,而且用在了侦查卫星上,但是受电子技术限制,数码照相机不但笨重,对使用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暂时无法用在高空高速侦察机上。
最严重的问题其实是震动对照相机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