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第52特混舰队依然没有做出答复。
只是,让斯塔克感到疑惑的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还没到8点半,通信参谋送来了最新消息。
来自登陆舰队。
在第51特混舰队西南几百千米之外,正朝东北航行的登陆舰队,遭到了梁夏轰炸机的攻击。
关键就是,与运输船队遭到的打击差不多,梁夏轰炸机投射了数百枚重型反舰导弹。
在发出报告的时候,登陆舰队就已经瘫痪。
要说的话,离覆灭也不远了。
难道,梁夏海军把登陆舰队当成了第51特混舰队!?
显然,还真有这种可能!
因为让4艘“基德”级驱逐舰去掩护运输船队,所以在让登陆舰队撤退的时候,斯塔克派了一支护航编队过去,领舰是一艘“提康”级防空巡洋舰,另外3艘驱逐舰也来自第51特混舰队。
如果执行侦查任务,发现登陆舰队的是一架电子攻击机,或者携带了被动探测设备,就有可能在足够远的地方,比如“宙斯盾”防空系统的探测距离外,发现那艘巡洋舰,并且确定其身份。
因为担心遭到拦截,所以梁夏海军的侦察机未必会冒险抵近。
关键还有,“提康”级巡洋舰是纽兰舰队的防空支柱,仅建成10多艘,全都编在航母战斗群里面。
那么,发现了“提康”级巡洋舰,就等于发现了航母战斗群。
要说的话,这同样是纽兰海军的套路。
此外,重型反舰导弹具有很强的自主攻击能力,只需要知道敌舰队的大致方位就能发起攻击。
为了让攻击变得更突然,梁夏海军完全有理由让侦察机在发现了防空战舰之后,就转向返航。
总而言之,登陆舰队遭到了攻击,足以证明梁夏海军把登陆舰队误当成了特混舰队。
只是,斯塔克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由梁夏海军发起的两波攻击,都非常犀利,不但有很强的战术突然性,攻击力度也不可低估。
不说别的,运输船队在天亮之前就已覆灭。
按最后的报告,包括8艘护航战舰在内的40余艘舰船,均在遭到攻击之后不久沉到了海底。
就连4艘“基德”级驱逐舰都没顶住。
不要忘了,这可是4艘“万吨”级大型驱逐舰。
虽然满载排水量并没达到1万吨,而且编为驱逐舰,但是“基德”级的舰体跟“提康”级并无本质的区别,满载排水量接近9000吨,抗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都不差,肯定超过了民用船只。
在设计上,“基德”级能够扛住2到3枚BGM-109B这类重型反舰导弹的打击。
要说的话,“基德”的性能在纽兰海军的自用型号,即“斯普”级驱逐舰之上。
结果却是,遭到攻击之后不到半小时,4艘“基德”级全部战沉。
按照4艘驱逐舰发来的报告,都只被数枚反舰导弹命中。
哪怕肯定得沉,这也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