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兰海军的损失就大得多了。
即便按纽兰海军公布的战报,都损失了200多架舰载机。
如果按梁夏海军公布的战报,纽兰军队在此战当中,损失了约40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40架纽兰空军的轰炸机。
其实,这份战报同样有水分。
道理也很简单,在海战阶段,没有成功拦截与击落纽兰空军轰炸机的作战记录。哪怕在此期间确实击落过纽兰空军的轰炸机,也是基地防空部队的战果,跟海战没有关系,不该记入海战的战果之中。
如果不算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的损失,纽兰海军在战术层面上取得了大胜。
不管是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战舰,还是以舰载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乃至在战斗中伤亡官兵的人数,纽兰海军都低于梁夏海军。说起来,这也算得上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纽兰海军翻身的一仗。
在战略层面上,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虽然保住了第51特混舰队,尤其是3艘超级航母,但是在损失了第52特混舰队与登陆舰队之后,纽兰海军已经丧失继续进攻的资本,不然也不会在战役的后期撤走攻打中转岛的地面部队。
这支部队,第1陆战师,在撤回去之后部署在纽兰西海岸的迭戈军港,负责南部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作。后来被派往望夕运河,为运河区的主力部队。一直到大战结束,该部队都没离开过孤大陆。
第51特混舰队在撤回去后,进行了全面整编,后来被拆分成了3支特混舰队,成为拱卫纽兰本土的主要力量。
可见,在此次海战之后,纽兰军队已经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只是,梁夏海军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或者说没有立即发起战略反击。
虽然在10月下旬,梁夏海军就已经知道,纽兰海军放弃了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但是中转岛上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底。
在10月29日,弹尽粮绝后,中转岛上最后100多名纽兰官兵才在摧毁所有的重型武器之后,向守军投降。
只是,围绕着霍瓦依群岛进行的战斗,并没有就此宣告结束。
此后2个多月,梁夏海军的头号任务,其实是反潜护航,为前往珍宝港的运输船队提供掩护。
其实,在“北霍努岛海战”之后,潜艇成了唯一能够到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纽兰舰艇,而且由潜艇担当主力的破交战,确实具有很大的威胁,让梁夏海军不得不安排大量舰船与飞机执行护航任务。
在护航行动当中消耗的资源多了,用于进攻的资源就会减少。
不说别的,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200多架反潜巡逻机就占用了数座机场。如果是同等数量的轰炸机,那么在新历150的年年底,梁夏空军就能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本土发起战略轰炸。
此外,用于护航作战的舰艇,足够编组成数支特混舰队!
关键就是,现在的护航作战,要应付的不止是来自海面下的威胁,还得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部分情况下,甚至以空中威胁为主!
不要忘了,轰炸机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反舰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