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适当减少内油与弹药,C型的空战性能依然十分突出。要到安装了保型油箱的深度改进型,F-16的机动性能才会明显下降。至少在大战期间,F-16是格斗性能最出色的战斗机之一。
以当时的情况,突前的“战-11B”机群很有可能遭到F-16C/D机群的迎头痛击。
关键就是,帝国空军的“指-8C”没有跟上去。
前面已经提到,为了对付突击的F-15C/D,护航战斗机加速前出,随后继续向西北,也就是朝着特里凡的方向飞行。就算两架“指-8C”已经转向跟进,可是速度太慢了,没跟上战斗机的步伐。
因为F-16C/D在空战挂载状态下,RCS值最大不超过10平方米,正面在3到5平方米之间,所以就算是理想状态,“指-8C”对F-16/CD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450千米,一般在400千米左右。
当时,两架“指-8C”距离最近的F-16C/D编队都有500多千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8C”并没有发现那些F-16C/D。
此外,“战-11B”机群距离F-16C/D的距离也不是很近,超过了150千米。
这意味着,“战-11B”的火控雷达同样无法探测到F-16C/D。
必须得说,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战术素养很不错。
为了避免提前暴露,这几十架F-16C/D均采用双机编队,而且是密集队形,长机在前面领飞,僚机在后方跟进,间隔距离只有几十米,高度相差也只有数米,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敌机雷达的探测距离。
对F-16C/D这类轻型战斗机,“战-11B”的火控雷达也就120千米左右的探测距离。
此外,E-3B早就发现了突击的“战-11B”机群,即E-3B对“战-11B”的探测距离绝对不会低于400千米,在理想状态下能超过500千米,而“战-11B”与最近的那架E-3B的距离还不到300千米。
更加要命的是,因为“指-8C”跟在后面,而且在前面的战斗中表现神勇,所以在击溃F-15C/D机群之后,几十架“战-11B”全都关闭了火控雷达,准备在“指-8C”发现敌机后再使用雷达。
显然,这跟前面对付F-15C/D简直如出一辙,只是交换了位置。
当时,60架F-16C/D已经散开,准备围歼快速突击的“战-11B”机群,而且在正面,也就是E-3B前方的才12架。
这么安排,跟AIM-7F“麻雀”导弹有关。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麻雀”导弹的性能太差,命中率极低,所以F-16C/D的飞行员更加愿意使用AIM-9L“响尾蛇”格斗导弹,也就得通过机动,占据有利的位置,比如敌机后半球。
AIM-9L是纽兰空军的第一种具备全向攻击能力的格斗导弹,理论上,能够攻击迎面而来的敌机。只是实际使用中,为了提高命中率,依然得尽量在敌机的后方,也就是红外辐射最强烈的尾部发射导弹。
为此,就只能从两侧绕过去。
其实,只留下少量战斗机在正面迎敌,让更多的战斗机机动抢位,也正是大机群空战的基本战术。
不出意外,“战-11B”机群会被击溃,40多架“战-11B”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只是,还真的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