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是,以梵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北方派系那些军队,不要说守住科塔,能够退守阿格拉都是万幸。
只要第五陆战师铆足劲,就有很大的把握打下科塔,并且进军阿格拉。
至少,包括迪迦拉在内的梵罗领导人是这么认为的。
可问题是,肯定不能抽调斋普尔附近的军队去守卫科塔。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答应付卫民,让第十七装甲师提前北上,并且在苏库尔做好进攻准备的关键所在。
只要第十七装甲师的5万官兵到了苏库尔,哪怕没有做正事,成天在军营里晒太阳、喝啤酒、吃烧烤,也能让德城的梵罗领导人夜不能寐,毕竟这5万大军发动起来,那就绝对是势不可挡。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第十七装甲师创造过一天突击300多千米的记录。
哪怕从苏库尔出发,到斋普尔的公路里程不到900千米,按最快突击速度前进,也就只是3天的事情。
关键还有,第十七装甲师未必会去斋普尔。
如果第五陆战师已经在南边打开局面,比如攻占了科塔,那么第十七装甲师很有可能会进行战略穿插,与第五装甲师合围斋普尔。要是梵军崩溃的太过迅速,甚至有可能把阿格拉也算进去。
只要围歼了部署在斋普尔周围的梵军,梵罗当局就只能选择投降。
可见,哪怕必须加强科塔与阿格拉方向的防御部署,也只能从其他的方向,也就是南部战场抽调兵力。
毫无疑问,这也是迪迦拉在此时拿南方派系开刀的原因。
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关键还有,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迪迦拉肯定知道,随着梵军加强在科塔方向上的防御力度,从西边杀来的第五陆战师有很大可能会转向南下,扫荡古吉拉特邦,并且在时机成熟之后进军孟卖。
此外,第五陆战师还有可能在南下的途中,沿讷尔默达河向内陆挺进。
这条进攻线路,其实是从特普拉山脉北面进行战略穿插,经过博帕尔与贾巴尔普尔,挺进到冈伽罗平原的中部地区,兵锋对准的是冈伽罗平原东部的巴特那,从而把整个南部地区切割出去。
只是,这条进攻线路的军事价值,准确说是战略价值到底有多大,其实还有待商榷。
站在梵罗当局的立场上,那就更加如此了。
原因就是,东方联军沿着这条线路推进的前提,其实是梵罗当局放弃南部地区,并没有打算在南部地区跟联军决战。
那么,把南部地区切割出去产生的影响自然是微乎其微。
至于通过这条线路北上,也就是对北部与西北地区实施战略包围,同样是多此一举。
理由也很简单:海上封锁本身就有战略合围的作用。
此外,就算在地面战场上实现了战略合围,最后还是得通过战斗击败梵军,攻占德城等主要城镇。
东方联军再是强大,也不可能通过几场战斗就攻占人口超过7亿的北部与西北地区。
既然需要一步步的推进,那么实施战略合围的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