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官兵素质也算上,别说2个师,哪怕再增加2个师的兵力,也未必能一口气吞下梁夏陆军的2个战斗旅。
在大陆战场上,西陆大军取得的最佳战果,只是击溃了梁夏陆军的一个装甲旅,准确说是该旅在撤退的时候没有带走放在旅部的军旗,结果落到了西陆军团手上,让西陆集团有了口实。
实战当中,要想成建制的歼灭一个营,都十分困难。
正面交战,梁夏陆军的2个战斗旅能够轻而易举的击溃梵军的1个集团军!
正是纽兰顾问坚持,才把伏击目标锁定为先头部队。
事实证明,即便对付5个营,梵军投入的兵力都明显的捉襟见肘。
道理也很简单,先头部队是在公路上行军,而且是在追击之前遭遇的侦查部队,不可避免的要把队伍拉长。在参战兵力不变的情况下,梵军没办法扩大伏击圈的范围,也就难以把先头部队一口吞下。
要说的话,在最初的几分钟,梵军打得非常的顺手。
不过,只持续了几分钟。
在很大程度上,这也证明了一个观点,即梵军更加适合打顺水仗,在遇到意外,特别是遭受挫折之后,梵军官兵的战场表现就会急转直下。往根本上讲,这也是梵军官兵素质不够好的问题。
交战开始后大约5分钟,在战场东边,第17103营那边,局面就发生逆转。
关键,就是三连那两台没有被摧毁的ZT-99B主战坦克!
在梵军的装甲部队发起突击,准确说是从公路两侧冲过来的时候,这两台主战坦克立即就成了梵军坦克的梦魇。
短短的几分钟,两台ZT-99B就用极为精准的炮火,摧毁了7辆梵军坦克,而且还全都是最新式的M1A1。
也就这几分钟,梵军就被打懵了。
在停止进攻的时候,梵军甚至没有找到那两台ZT-99B,只大致判断在公路上,不清楚其具体的位置。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公路上面摆着十几台ZT-99B的残骸,而且大部分都在熊熊燃烧,产生的浓烟肯定干扰了红外夜视仪。
此外,梵军的注意力在五连那边,没有留意已被击溃的三连。
主要问题,还是在遭到反击之后停止进攻,而不是说立即对进攻战术进行调整,消灭反击的敌人。
结果就是,在梵军停下来重新部署进攻的时候,又有5台M1A1报废。
进攻还没打响就损失了1个连的坦克!
关键还有,因为迟迟没发起进攻,梵军正在丧失战场主动权,至少后面的五连有更多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等梵军在0点40分左右重新组织发起进攻的时候,五年的步兵战车已经散开,下车作战的步兵也已占据有利位置。也正是如此,梵军面对的是18台BZ-98上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与30毫米机关炮。
当然,还有100多名复仇心切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