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的施压下,向朗劝马谡负荆请罪,看能否得到赦免。但马谡却寄希望于兄长,希望马良能够上疏为他请求。
可惜马良深知诸葛亮愤怒,也明白马谡犯下多大的过失。
如果马谡仅是兵败,并未临阵脱逃,能请黄权稍微美言几句,加上荆北诸卿的劝说,或许能免死罪。
但如今马谡愚蠢的选择了临阵脱逃,不仅惹怒主帅黄权,反而还衬托出马谡的无能。
马良深思之下,寄书信与马谡,劝马谡先行投案,之后他会发动人脉尽量为他求情。
得到兄长的书信,马谡背负荆条,主动向尚书台投案。然出乎马谡意料,诸葛亮拒绝见马谡,仅让潘浚负责马谡一案。
潘浚虽为荆州江夏人,但却与南阳士人瓜葛不深。在潘浚的审问下,马谡如实将他前后经过坦白。
期间,为了减轻马谡的罪责,马良、向朗尝试写信与潘浚,希望潘浚能手下留情,免马谡死罪,改判流放之类,然潘浚并未给予回应。
甚至考虑到霍氏与潘浚有久,马良写信与步练师,望步练师能否出面与潘浚沟通下,或是让黄权高抬贵手。
毕竟在诸葛亮欲惩治马谡下,能让马谡免死之人,唯有负责审判的潘浚,以及作为主帅的黄权。
步练师犹豫不决,询问霍弋。霍弋拿捏不准,转而请问蒋济。
蒋济虽未深度不参与马谡案,但也明白诸葛亮惩治马谡的用意,提醒霍弋别参与这件事,并让步练师想办法拒绝马良。
得有蒋济的指点,步练师以妇人不得干政为由,委婉拒绝了马良。然虽说拒绝,但步练师却让马良,向刘禅或诸葛亮求情。
马良上疏于刘禅,而刘禅为了维护诸葛亮的权威,对其奏疏视而不见。
与此同时,潘浚与有司商讨多日,以马谡临阵脱逃、违背军令为由,判处马谡死刑。
此消息一出,马良、向朗联名写信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暂赦马谡。然诸葛亮却以司法公正为由,含泪回拒了二人,并下令处死马谡,以正军法。
后续几日,潘浚向诸葛亮检举向朗的包庇之罪,以及马良的走通人情之事。
诸葛亮为正典刑,下令,罢免向朗的官职,勒令其归乡反省;马良罚俸两年,考核记大过一次。
秋七月,马谡被判处死刑,临刑前写遗书与诸葛亮,为自己所为而后悔。诸葛亮含泪回信,表明他待马谡之情,今之所以惩处,实因律法公正,不得已而为之,并承诺他会照顾马谡家眷。
马谡案若是放到刘备执政时期,以刘备的性情,无非冷藏几年,绝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但如今情况不同,不仅是因诸葛亮执政,更是因天下一统,出现了不少走通人情,最终改判的案件。如果诸葛亮赦免了马谡,
7月10日,马谡因触犯军法被斩,向朗因包庇罪而被免官,马良因走通人情而被罚俸记过。
13日,驻守幽州的大军,得闻马谡受刑处死,军士上下为之庆贺。
14日,黄权向诸葛亮请罪,表明自己委任不明,轻信马谡,险些导致兵败。
17日,诸葛亮代交黄权奏疏,并表示自己点将失职,请求刘禅治罪。同时表彰潘浚拷问有功,请刘禅赏赐。